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
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柘石门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宁静画面。"轻船三板过南亭",写的是小船轻盈地划过南亭,船身由三块木板组成,显示出当地舟行的轻巧与水上生活的灵动。"蚕女提笼两岸经",则聚焦于蚕女的形象,她们提着装满蚕茧的竹笼,穿梭在两岸绿意盎然的桑柘林中,展现出农事的繁忙和乡村的生机。
"曲罢残阳人不见",随着夕阳西下,悠扬的乐曲声渐渐消散,诗人注意到演奏者已经离去,只剩余晖洒落水面,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寂寥感。"阴阴桑柘石门青",最后一句以景结情,描绘了桑柘树丛掩映下的石门显得更加青翠,静谧而深邃,给人留下回味无穷的空间。
整体来看,朱彝尊的这首《鸳鸯湖棹歌》(其七十七)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恬淡生活图景,富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不详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走马岗长夕照中,塘连沙渚路西东。
不知吴会谁分地,生遍茱萸一色红。
移船只合甓川居,酿就新浆雪不如。
留客最怜乡味好,屠汶秋鸟马嗥鱼。
郎家湖北妾湖南,两浆缘流路旧谙。
却似钓鳌矶边鹭,往来凉月影毵毵。
野王台废只空墩,翁子坟荒有墓门。
舍宅尚传裴相国,移家曾住赵工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