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有庭圭真墨一为仪真贼所焚伏蒙二十二叔特以真墨见惠因喜出意表辄赋诗申谢

黄瓜忌三摘,吾臂医九折。

有如老商胡,何言问折阅。

儿藏廷圭墨,贼火出烈烈。

是时干戈起,髑髅积不血。

宁复有此物,砚北伴白发。

叔父曰赐汝,可忧百如结。

矧此微物者,戏剧论巧拙。

拜吾叔父赐,理乱闻一辙。

再拜叔父贤,世珍视不屑。

百拜叔父意,儿学安得辍。

形式: 古风

翻译

黄瓜不宜多次采摘,我的手臂曾因医治骨折九次。
就像老练的商人胡须,怎能谈论折损和磨损。
孩子藏着宫廷的圭墨,盗贼的火焰熊熊燃烧。
那时战乱频起,尸骨堆积却无鲜血流淌。
哪里还会有这样的物件,陪伴着我头上的白发在砚北。
叔父曾说赠予你,忧虑之事如同千丝万缕。
更何况这微小之物,也能反映出智慧的高低。
感谢叔父的恩赐,治乱的道理我都明白。
再次拜谢叔父的贤明,世间珍贵的事物他都不屑一顾。
百次拜谢叔父的深情厚意,孩子的学习怎能停止。

注释

黄瓜:蔬菜。
医:医治。
九折:骨折九次。
老商胡:比喻经验丰富的人。
折阅:折损、磨损。
廷圭墨:宫廷的珍贵墨宝。
烈烈:形容火焰旺盛。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髑髅:骷髅。
砚北:书桌上的砚台边。
赐:赠送。
戏剧:比喻生活中的琐事。
巧拙:聪明与笨拙。
理乱:治国理政的道理。
世珍视:世人看重。
辍:停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名为《说之有庭圭真墨》。诗中表达了对叔父晁氏的深深感激之情。首句“黄瓜忌三摘,吾臂医九折”运用了比喻,暗示自己经历艰辛,如同黄瓜不宜频繁采摘,手臂曾因伤痛多次折断。接着,诗人提到叔父在火灾后仍赠予珍贵的真墨,这墨曾被贼火烧过,但叔父的慷慨令人感动。

“儿藏廷圭墨,贼火出烈烈”描绘了墨宝的遭遇,以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髑髅积不血”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惨烈景象,与墨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墨的价值。

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这样的珍品本应陪伴他度过岁月,如今却因战乱而流失。“拜吾叔父赐,理乱闻一辙”表达了对叔父智慧和人情的理解,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叔父的仁德始终如一。最后,诗人反复致谢,表示会将叔父的教诲铭记于心,不断学习,永不辍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经历和家族故事,展现了对亲情、友情和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珍视。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赵君年十六作雨诗极奇验可畏说之辄次韵和之

天地绵绵寄一水,上有浮羽下累块。

时时出溢不自持,或濛或霔初有底。

人间妄见得雨名,穴居那解知其际。

既久天地如卵毈,漏下涌上潜相继。

日鸡月蟾喜潴污,力敛光明悭不费。

兹复何时霖未休,万牛高木同茅刈。

朽屋攲倾嗟莫支,好逐苴浮连一穗。

何处红药媚芳妍,但见土花争点翠。

被湿出门意憀慄,刺舟庭下却车骑。

茫然谁与散此愁,文定诸孙森葆翳。

青青稚齿口鼻哽,滂沱苦语天工弃。

赵生十四识嵇康,谅知前言非我戏。

形式: 古风

赵德麟书来言黄九闻移命后径游峨嵋慨然有作

蹇产久无赖,相羊忽有期。

野马脱羁日,逐客赐环时。

乡国眼中见,申肘犹云迟。

夫子独不尔,西复到峨嵋。

初非身世谋,无泪竹枝辞。

岂是轩冕人,要路莫相疑。

归来旧台阁,风霜尝路岐。

曰予有末契,斯焉定何之。

兴怀白象士,复自话别离。

万行端难渝,短轴赏新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公望

窃独悲秋霖,江湖难为客。

短发思归时,奈此西行色。

念君诸王孙,风骨秀而整。

衣冠旧诸生,不羞见狭领。

邂逅托末契,君室献可孙。

岂但姻娅旧,有感风义敦。

君知前辈好,宁用文墨期。

颍麟陈留言,为君爱吾诗。

形式: 古风

送许同年赴江宁知录

风棱索索许子伯,轺车督邮声赫赫。

裔孙德似官亦同,独乘瑞雾开羽翮。

金陵城里春色多,疑是六朝旧金碧。

只宜细看后庭花,慎莫垂泪江家宅。

吴骠那解醉离肠,嗟余自是思归客。

荷叶开时杨梅熟,江南江北遥相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