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黄鼠》。诗中通过对黄鼠这一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弱小生命的同情与关怀。
首句“幸不为残啮”,以庆幸的语气表达了对黄鼠未被其他动物残害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平等的尊重。接着,“何由冒劣名”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黄鼠可能遭受误解和歧视的担忧,进一步强调了其生命价值不应被忽视的主题。
“庖厨穷口腹,天地窘生成”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类的贪欲与黄鼠的生存困境进行对照,揭示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
“浅草遮人拙,深膏傍烛明”描绘了黄鼠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通过“浅草”与“深膏”的对比,展现了黄鼠在寻找食物时的艰难与智慧。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得黄鼠的生存变得更加困难。
“断齑吾自分,食肉任干城”这两句,通过对比“断齑”(指粗劣的食物)与“食肉”(指人类的美食),表达了诗人对黄鼠生活条件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反思。最后一句“食肉任干城”则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了人类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对其他生命造成伤害的行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黄鼠这一弱小生命的同情,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