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少小从六军,英声振三边。
拓疆有勋业,貂蝉二十年。
遭遇亨嘉辰,万里净烽烟。
顾视双宝刀,精光犹彻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时便投身军队,凭借英勇声名在边疆建立功勋的军人形象。他以二十年的时间,为国家开拓疆土,立下赫赫战功,佩戴着象征高位的貂蝉冠,其荣耀与成就可见一斑。
诗人通过“遭遇亨嘉辰,万里净烽烟”这两句,展现了这位军人在盛世中,不仅平定了边境的战火,使得万里江山一片安宁,更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顾视双宝刀,精光犹彻天”,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位军人手中所持的宝刀,光芒四射,仿佛能穿透云霄,象征着他不凡的武艺和威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军人辉煌事迹的描述,既展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魅力,也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忠诚、勇敢和功绩的崇尚。诗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对主人公的赞美之情,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与壮志的氛围。
不详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宝刀白昼鸣,旄头出西陲。
平明有诏书,遴选行率师。
甲士百万馀,桓桓各如貔。
慷慨出门去,妻子安足辞。
出门意气都,上马跨雕鞍。
旌旗亘千里,戈矛霜雪寒。
来苏望苦深,遄驱敢辞难。
经过令严肃,鸡狗亦得安。
令严岂不惜,军动良苦辛。
冰行屡及暮,露坐恒达晨。
所倚主将明,抚养义且仁。
恩威两无遗,谁不思奋身。
奋身一何勇,压敌三重围。
师行倚大义,奇谋定足希。
所向势莫当,降者日以归。
杀之昧天道,纵之表皇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