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枕

东篱采采数枝霜,包裹西风入梦凉。

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

床头未觉黄金尽,镜底难教白发长。

几度醉来消不得,卧收清气入诗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祖常的《菊枕》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夜晚与菊花相伴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淡淡的哀愁。

首联“东篱采采数枝霜,包裹西风入梦凉”,开篇即以东篱之菊为引子,点明了季节与主题。东篱,是陶渊明隐居之地,此处借指诗人所居之处。数枝霜,既指菊花在寒霜中绽放,也暗喻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西风,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这两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颔联“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半夜,暗示时间的静谧与内心的孤独;归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渴望。三径远,借用汉代蒋诩隐居时仅留三径供友人来访的故事,寓意诗人虽身处闹市,但内心向往宁静与自由。一囊秋色,指的是装满秋天色彩的袋子,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藏与回忆。四屏香,可能是指四周弥漫的菊花香气,或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波动,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诗意与温馨。

颈联“床头未觉黄金尽,镜底难教白发长”,转而探讨人生与时间的主题。黄金尽,比喻财富的耗尽,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有限。白发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老。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尾联“几度醉来消不得,卧收清气入诗肠”收束全诗,以酒醉为引,表达了诗人借助酒力释放情感、寻找灵感的过程。几度醉,意味着多次尝试,既有对现实的逃避,也有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卧收清气,意为在静卧中吸收自然的清新之气,激发创作的灵感。诗肠,即诗人的思绪与情感,这里指通过自然与内心的感受,将情感转化为诗歌。

整体而言,《菊枕》诗通过对秋夜、菊花、时光、人生等元素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野兴

沧洲梅发月生波,屋角寒藤半挂萝。

孤石隐林真似马,乱云渡水却如鹅。

步随野老逢人少,閒过邻家有酒多。

转忆淮南粳稻熟,夜归冲雨借田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开平事

金马门东画省西,千官花覆曙光低。

九茎芝盖云衣合,百石铜盘露颗齐。

鹿栅已营修竹坞,燕巢还补落花泥。

上林伏日金桃熟,鹦鹉来时不敢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进士宋显夫海岸春行

灵沼春波殿影高,行人苑外望蟠桃。

街尘曙雨沈红雾,宫瓦晴霏动翠涛。

鸟度镜中还避弹,鱼跳船尾不因篙。

曲江别有新承宴,笑我官曹似马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驾发

紫绣鸾旗不受风,北都驾发日曈昽。

九秋宫殿明天外,十部箫韶起仗中。

白海水波浮晓绿,赤城花蕊带春红。

神皋不用清尘雨,辇路龙沙草藉重。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