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去大通久雨始晴治诗就毕(其一)

一春不恨不曾晴,晴去荒洲作么生。

今日肯晴宁有意,可知天也速人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雨后初晴之景,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以情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现象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首句“一春不恨不曾晴”,开篇即流露出诗人对整个春季未曾经历晴日的平静接受态度,或许在诗人看来,四季更迭本就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无需因未见晴日而感到遗憾或不满。

次句“晴去荒洲作么生”,则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晴天离去后荒芜之地如何自处的思考,这里不仅描绘了雨后的景象,更蕴含了对生命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哲思。

第三句“今日肯晴宁有意”,转折中透露出对今日晴天的意外惊喜和深思,似乎晴天的到来并非偶然,而是有所预谋,暗含着对自然界的某种神秘力量的敬畏与探索。

最后一句“可知天也速人行”,以反问的方式结束全诗,既是对前文情景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它暗示着自然界的运行与人类行动之间的微妙联系,仿佛在说,无论是自然界的更替还是人生的前行,都遵循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节奏与速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初晴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生命、时间等多重主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去大通久雨始晴治诗就毕(其二)

诗无数首那言删,吟到三年岂便安。

早日何曾知句法,旁人谓不费心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将去大通久雨始晴治诗就毕(其三)

君看象教但涂金,法教谁知个里深。

我为世尊还白净,何方能免一尘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舟中读诚斋诗

装中一卷荆溪诗,拂拭船窗得暂披。

不道霞光侵漆几,忽看赤鲤出清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冯庵移居穿虹滨以诗贺之是日四月八也(其一)

碧鸡光景日迷离,白雗山梁翔集时。

桃印施门须湿字,商量端合署钟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