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灌畦莳菜废作诗

莫问新来额插犀,了无魂梦到金闺。

平头上尾慵搜句,重后轻前且灌畦。

正自无人尝鼎脔,不如有客办萍齑。

庾郎三九同刍豢,野荠从教施五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不必询问我新近额头插着犀簪的事,我连梦中都不再涉足那华丽的闺阁。
不再费心寻找平头韵脚的诗句,只管专心于园艺灌溉。
现在没有人能品味我精心烹调的美食,不如邀请客人共享粗糙的蔬菜。
就像庾郎在寒冷时节与粗劣食物相伴,任由野外的荠菜生长在五溪之地。

注释

额插犀:形容新近装饰或改变形象。
金闺:指富贵人家的女子所居的闺房,代指官场或仕途。
平头上尾:指诗歌创作中的平仄押韵。
灌畦:灌溉田地,比喻专注于某项工作。
鼎脔:指精美的菜肴,比喻高雅的享受。
萍齑:指粗陋的食物,如切碎的水生植物。
庾郎:庾信,南朝文学家,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刍豢:泛指肉类,这里指普通食物。
五溪:古代中国南方的河流,这里可能象征偏远或荒凉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立方的作品,题为《连日灌畦莳菜废作诗》。诗中表达了诗人近期专注于园艺劳动,无暇顾及文学创作的状态。首句“莫问新来额插犀”暗示了诗人可能因为忙于农事,连额头插犀(古代文人常以犀角研墨)这样的文人雅事都无暇顾及。次句“了无魂梦到金闺”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疏离,连梦中都不再涉足文坛。

“平头上尾慵搜句”描绘了诗人懒得寻找灵感,一心扑在田间劳作上。“重后轻前且灌畦”则直接描述了他如何专心灌溉菜地,把写作放在了一边。接下来,“正自无人尝鼎脔”意味着没有文友来访共论诗文,而“不如有客办萍齑”则表示宁愿有客人来帮忙料理简单的菜肴,也不愿自己分心去写诗。

最后两句“庾郎三九同刍豢,野荠从教施五溪”,诗人以庾亮自比,即使在简朴的生活中,也愿意与朋友共享粗茶淡饭,而不追求文坛的奢华。他甚至希望连野荠这样的野菜也能得到五溪之水的滋养,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创作的暂时放下,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272)

葛立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自号懒真子。后定居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

  • 字:常之
  •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 生卒年:?~1164

相关古诗词

具上人以诗相别复和之

钵囊已解何山夏,千顷堂前又饱参。

仙里未须求七七,禅中聊共说三三。

远师今日宜同社,弥勒它年可共龛。

不见生公讲经处,至今花雨落毵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其三)

怪底穷冬凛冽天,一枝香艳媚尊前。

未应黑帝专司杀,谁道青阳独斡权。

冷伴素蟾斜弄影,轻飞么凤欲相先。

坐中人是王夷甫,幽韵清标两斗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其二)

山村疑有散花天,五出琼瑶忽满前。

闺女传香得韩寿,宫娥濡蜡照公权。

赏心共付尊中美,索笑谁为席上先。

它日成阴子如豆,不堪对酒割芳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周元举侍郎梅花次韵三首(其一)

不随群卉艳阳天,几树孤芳玉涧前。

陆凯何妨饷范晔,绿华端合伴羊权。

忧虞莫问兵戈满,赏玩要须酒盏先。

虽是广平心似铁,也应作赋咏蕃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