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朝创作的,名为《詶令狐相公新蝉见寄》。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远方朋友深切的思念之情。
“相去三千里,闻蝉同此时。”开篇即描绘出两地相隔万里的遥远距离,以及作者在听闻蝉鸣声时的心境。蝉鸣声往往象征着季节更替和时光流逝,而“同此时”则显露出一种共鸣之感,尽管彼此之间相隔遥远,但心灵上的默契仍旧存在。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蝉鸣声在清晨的露水滋润下更显得清脆,而到了傍晚时分,它们的叫声又带上了几分忧愁。在这里,“清吟”和“愁噪”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蝉鸣声随时间变化的情感色彩。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这两句诗转换了意境,从自然界的蝉鸣声转向了人间的音乐。突然之间琴弦断裂,再次听到的是不同的乐器声音,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音响上的变化,也象征着情感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变迁。
“洛桥碧云晚,西望佳人期。”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黄昏时分站在洛桥上,眺望着远方碧云笼罩下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期待。这里的“佳人”指的是作者所思念的人,而“西望”则是他内心渴望重逢的方向。
综观全诗,刘禹锡通过蝉鸣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同时也展现了其敏锐的情感触角和精妙的艺术表现力。
不详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辟雍流水近灵台,中有诗篇绝世才。
渤海归人将集去,梨园弟子请词来。
琼枝未识魂空断,宝匣初临手自开。
莫道专城管云雨,其如心似不然灰。
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
遍看今日乘轩客,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执经瞻讲坐,郎官共食接华茵。
烦君远寄相思曲,慰问天南一逐臣。
白衣曾拜汉尚书,今日恩光到敝庐。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中郎南镇权方重,内史高斋兴有馀。
遥想敬亭春欲暮,百花飞尽柳花初。
雨馀独坐卷帘帷,便得诗人喜霁诗。
摇落从来长年感,惨舒偏是病身知。
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何况菊香新酒熟,神州司马好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