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八咏(其一)芦子渡

芦花开上古芦城,一叶舟从野渡横。

江月偏于洲上白,水风长作雨来声。

雁衔霜干初传箭,龙化冰弦已按筝。

惟有渔家邻古寺,夜深灯火隔溪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益的《静安八咏(其一)芦子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芦苇、江月、水风、雁群、渔家与古寺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和谐的意境。

首句“芦花开上古芦城”,以“芦花”作为开篇,不仅点明了地点——芦苇丛生的古老渡口,也暗示了季节——秋季,为整幅画面铺垫了基调。接着,“一叶舟从野渡横”,描绘了一叶小舟静静地停泊在荒野渡口,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感觉。

“江月偏于洲上白”,将视线转向江面,月光洒在洲上,使得洲上的景色更加明亮,同时也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而“水风长作雨来声”,则通过想象中的风声,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雨,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季节的特征。

“雁衔霜干初传箭”,描绘了大雁在霜天中飞行的情景,它们似乎在传递着某种讯息,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紧接着,“龙化冰弦已按筝”,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龙化身为冰弦上的筝,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同时也寓意着艺术与自然的交融。

最后,“惟有渔家邻古寺,夜深灯火隔溪明”,将视角拉回到人间,渔家的灯火在夜深时分依然明亮,与古寺的静谧形成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生活的朴素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收录诗词(2)

吴益(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静安八咏(其二)绿云洞

多罗树下礼金仙,绿锦云开见碧莲。

翠盖光翻林屋洞,青霞影倒蔚蓝天。

听经许对孙思邈,访道期逢葛稚川。

愧我题诗同净社,三生曾是醉逃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董泰初长江伟观图

浩浩长江胜槩雄,画图形势记馀踪。

中流荆楚逾千里,对峙金焦插两峰。

天际水光浮日月,山连云气拥虬龙。

北游犹忆扬州梦,潮落西津听晚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寄唐伯慎

鹤林宫里故人远,谢傅宅前秋水多。

乌帽吟馀还放棹,黄庭写罢更笼鹅。

平头奴子金盘露,皓齿佳人白苧歌。

不得相从渡三泖,月明清夜奈愁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和高以敬韵

别君久见岁华新,邂逅相逢亦可人。

灵鹫峰前看飞瀑,鹤林宫里度残春。

时时送客伤南浦,夜夜占星对北辰。

莫话当时旧游处,落花芳草倍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