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徐宏祖的《鸡山十景·浮屠绾胜两首之二(其十一)》描绘了一幅神奇而壮观的景象。首句“谁将手影布神通”,以奇特的想象,暗示了佛塔的神奇力量和艺术巧思。"仙掌凌空结构重"进一步描绘了塔身的高耸和设计的精妙,仿佛仙人之手创造的杰作。
接下来,“震旦名山膺九锡”将鸡山与中华大地上的名山相提并论,赋予其崇高的地位。“巽门文笔插双峰”则运用象征手法,将塔的形状比喻为文笔插入双峰之间,寓意智慧与文化的传承。
“翠微四壁开生面”描绘了四周环境的青翠,增添了诗意的氛围,而“金粟三天现法容”则借金光闪烁的塔顶,象征佛法无边,如三天佛土般庄严。
最后两句“漫向慈恩誇做赋,滇南此日壮登封”表达了对鸡山塔的赞美,认为它不逊于唐代名胜慈恩寺的壮观,今日在滇南之地更是显得雄伟壮观,令人赞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鸡山浮屠的雄伟气势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