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启之韵

豪结交游三十年,暮年识子海霜边。

江西析派诗同社,鸿宝传家子已仙。

无用白须甘我老,有才青眼望谁怜。

譬如飘泊湓城下,篁竹萧疏无管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与朋友们交往了三十年,晚年在海边结识了你。
我们在江西诗社中同属析派,你的家族传承着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你已经离世。
我无能为力,只能接受白发苍苍的老去,无人赏识我的才华。
就像在湓城的漂泊中,只有稀疏的竹林和无乐声相伴。

注释

豪:豪放。
结交游:交往的朋友。
三十年:三十年时间。
海霜边:海边的晚年。
江西析派:江西诗派的一个分支。
诗同社:诗社成员。
鸿宝:宝贵的遗产。
子已仙:你已经去世。
无用:无能为力。
白须:白发。
甘我老:甘心接受衰老。
青眼:欣赏的眼光。
譬如:比如。
飘泊:漂泊。
湓城:古代地名,今江西九江。
篁竹:竹林。
萧疏:稀疏。
无管弦:没有音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刘过所作,名为《次刘启之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朋友深厚情谊和自我生涯感慨的诗句。

“豪结交游三十年,暮年识子海霜边。”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三十年的交游生活,以及到了晚年在海边认识了一位才子,这里的“海霜边”给人以苍凉孤寂的感觉。

“江西析派诗同社,鸿宝传家子已仙。” 这两句则提到江西有一个名为“析派”的诗社,而“鸿宝传家子已仙”可能指的是某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已经达到了仙境的修养。

“无用白须甘我老,有才青眼望谁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纪渐长,头发变白,却仍然感到满足的心情,同时也在寻找有才华之人的目光所及,希望得到理解和怜悯。

“譬如飘泊湓城下,篁竹萧疏无管弦。” 最后两句则以飘泊的生活比喻自己的处境,如同在湓城下漂泊,而“篁竹萧疏无管弦”则形容一种孤寂与缺乏音乐之美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交游的回忆、对才子之辈的赞赏以及对个人晚景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生命体验。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次吕簿池亭韵

举杯邀月到幽塘,八月波心碎夜光。

倒影帘花翻翠色,飞梭锦段织红芳。

是中有客供千首,此外无尘染六郎。

昨夕主人閒立久,一身风露带天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其二)

燕尾溪流上下分,中馀里许地翻平。

林疏邑屋高低见,水涨舫船来往轻。

坡老已仙谁杰作,诗人为县得重评。

唐山见说双溪馆,今见双溪亭又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张昌化合溪新亭韵(其一)

不碍溪流水不平,主人平处主鸥盟。

两峰呈秀出天造,双涧同流到地清。

尚忆经过曾对酒,欲来登览恨无名。

仙凡咫尺红尘隔,草草题诗亦浪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聿追庵题壁

路转羊肠曲,山藏蜗角深。

树多成荫密,水少亦悲吟。

露草重阳泪,风花寒食心。

摩挲墓铭看,久立读碑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