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御道上,偶尔回头一瞥所见的景象,充满了对过往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旗亭出御道,游目暂回车。” 开篇即以“旗亭”、“御道”点明地点,通过“游目”和“回车”的动作,展现出诗人行进中的闲适与偶然的驻足。御道,古代帝王出行时所走的道路,此处不仅勾勒出宏大的历史背景,也暗示了诗人身份的尊贵或对历史的尊重。
“既非随舞鹤,聊思索枯鱼。”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舞鹤,常用来比喻高洁的隐士或仙人;枯鱼,则象征着生命的消逝或失去生机的事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并非追求虚幻的超脱,而是内心深处对于生命、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悬龟识季主,榜酒见相如。” 这里引用了两个典故。悬龟识季主,出自《史记·季布传》,意为季布以诚信著称,人们在见到他时会挂上乌龟作为标志,表示信任。榜酒见相如,出自《史记·司马相如传》,意为司马相如以才华横溢闻名,人们在看到他的招牌酒时,便知其非凡。这两句通过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与美德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品格与才能的期许。
“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日升日落、人群聚散的画面。日中之时,人们已经汇聚在一起,共享欢乐;而当黄昏来临时,虽然人群开始散去,但诗人的心中却并未感到孤独,反而在回忆与思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深情回顾,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深刻体悟,既有对古人智慧的崇敬,也有对自我价值的探索,情感丰富,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