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褚太守禄观稼图

北港地肥沃,种植恒不时。

四月刈新谷,六月开新菑。

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敛穧。

罔知三年畜,转贩成漏卮。

番儿学唐人,亦解把锄犁。

时清风日好,鸡犬皆嬉嬉。

槟榔簇凤尾,猱采同儿戏。

弯弓射生手,徒充他人饥。

褚侯河南后,跨海效一麾。

动念仁民术,写出豳风诗。

美哉二千石,愿更进微规。

武侯治蜀严,宽猛常相持。

既庶何以教,阿谁是良师。

逋逃何以绝,穷黎何以肥。

至治顺大化,贵与羲皇期。

何时道德同,四海仰风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褚太守在禄观稼图中对农业的关怀与治理,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关注。诗中通过描述北港的肥沃土地和四季的农事活动,展现了农业生产的繁忙景象。同时,诗人也提到了农民的辛劳与生活状态,以及地方官员在其中的角色。

“北港地肥沃,种植恒不时。” 开篇即点明了北港地区土地的肥沃,农作物种植的频繁。接下来,“四月刈新谷,六月开新菑。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敛穧。” 描述了农事的季节性,从四月收割新谷,到六月开始新的耕作,再到十月收获冬季作物,体现了农业生产的连贯性和周期性。

“罔知三年畜,转贩成漏卮。” 这句揭示了农民在长期辛勤劳作后,可能因市场交换的不公或管理不当而面临困境,形象地比喻为“漏卮”,即漏水的容器,暗示了资源分配的不均与农民生活的艰难。

“番儿学唐人,亦解把锄犁。” 描述了当地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农耕技术的情景,体现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时清风日好,鸡犬皆嬉嬉。” 通过描写风和日丽的天气和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槟榔簇凤尾,猱采同儿戏。” 比喻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轻松愉快,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弯弓射生手,徒充他人饥。” 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避免过度捕猎导致的食物浪费。

“褚侯河南后,跨海效一麾。” 引入褚太守的形象,强调其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与担当。

“动念仁民术,写出豳风诗。” 表达了褚太守关心民生、借鉴古代文献中关于农业与社会管理的智慧。

“美哉二千石,愿更进微规。” 对褚太守的赞美,并表达了希望他能进一步完善政策、改善民生的愿望。

“武侯治蜀严,宽猛常相持。” 类比诸葛亮在蜀地的治理策略,强调了刚柔并济的重要性。

“既庶何以教,阿谁是良师。” 探讨了如何教育百姓的问题,提出了寻找良师的思考。

“逋逃何以绝,穷黎何以肥。” 关注逃亡人口问题及贫困民众的生活改善。

“至治顺大化,贵与羲皇期。” 希望达到最高治理水平,顺应自然规律,与远古圣贤相媲美。

“何时道德同,四海仰风仪。” 最后表达了对道德统一、天下敬仰良好风尚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农业生产的景象,还蕴含了对地方治理、民生关注、文化融合、道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理想化的追求。

收录诗词(117)

范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台湾纪巡诗(其三)

野田晴晓碧天空,地指扶桑东复东。

赤嵌城边云散彩,拓开海日一轮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台湾纪巡诗(其四)

负暄童叟爱冬温,红稻成堆拥荜门。

桐竹周遭鸡犬静,教人历历认花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赤嵌竹枝词(其一)

竹枝环绕木为城,海不扬波颂太平。

满眼珊瑚资护卫,人家篱落暮烟横。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庚]韵

赤嵌竹枝词(其二)

四季番花总是春,牙蕉香檨满盘新。

投来更有菩提果,清供幽斋悟净因。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