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渔山真迹二首之二

二百年来有后生,庙堂拜疏乞归耕。

尖风凉雨秋如此,谁识挑灯作画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翁同龢所作的《题吴渔山真迹二首之二》中的第二首。诗中,翁同龢以历史的角度,描述了二百多年间涌现的才俊人物,其中有一位庙堂上的官员,他选择上疏请求回归田园生活。诗人通过"尖风凉雨秋如此"描绘出秋季的冷峻景象,暗示了这位官员在官场经历的艰辛与无奈。最后,他以"谁识挑灯作画情"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在退隐后依然保持艺术追求,深夜挑灯作画的不为人知的情感的感慨。整首诗寓言深刻,既赞扬了文人的雅趣,也揭示了官场背后的辛酸。

收录诗词(110)

翁同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其一)

世运滔滔感不禁,偶然失脚便浮沉。

儒门自有长生法,第一真传是养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其二)

养心无药亦无方,动辄随缘静退藏。

任尔邪风吹不去,蠲除芥子白檀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家藏灵飞经真迹

狐鸣篝火眩妖符,巨石风刀事有无。

敢遣过江衣褶在,烽烟澒洞满皇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沈石天花药盦和尚属题(其一)

画派兼收南北宗,别开境界妙清空。

诗人各有千秋想,岂必衡量白石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