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介甫

当世胸怀万古淳,平生才术老经纶。

况逢尧舜登贤日,不复伊周望古人。

得志定知移弊俗,闻风犹足警斯民。

九门无谒天旒邃,何惜长令仕为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题目为《赠王介甫》。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赞美受赠者王介甫的胸襟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古圣先贤的景仰之情,以及对于时世弊病的改良愿望。

首句“当世胸怀万古淳”,可见诗人对王介甫胸怀博大、兼容并包的赞赏,认为他能承载起古往今来的美德。紧接着,“平生才术老经纶”则表明受赠者的文学艺术和政治手腕都已经炉火纯青。

“况逢尧舜登贤日”,诗人借助尧、舜这两位上古圣君的典故,暗示王介甫在当今之世能有所作为,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随后的“不复伊周望古人”则表达了对远古贤者的崇敬,但同时认为现实中的才俊如王介甫已经足以让人仰望,不必再向往遥远的过去。

接下来的两句“得志定知移弊俗,闻风犹足警斯民”,显示了诗人的期盼和信心。诗人希望受赠者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并且通过他的影响力来改变不良的社会习俗。即使是微小的声音,也足以警醒世人。

最后两句“九门无谒天旒邃,何惜长令仕为贫”,诗中的“九门”指的是宫城的大门,这里形容天子的威严和权力深不可测。诗人表达了即使在这样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也不必过于吝啬自己的才能,不应让自己陷入贫穷。

总体来说,诗中充满着对受赠者的赞美与期待,以及对于社会改良的热切愿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士人对于才华横溢之人的崇敬,以及他们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赠孙莘老

至愚不学常如足,盛德之充久自彰。

管小始疑天可尽,绠穷终信海非量。

始惭自待从来薄,不及时中适取狂。

安得此生天与幸,没身得不去门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别晏樊父太祝

缩伏蒿莱听命沉,旧房孤剑铁尘侵。

方思力举沧溟水,泼杀生平气焰心。

不谓偶君誇意气,无端起我旧胸襟。

男儿合是公侯器,未忍风前堕泪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赠致政郭大丞

冠盖冲冲语退居,几人年少褫银鱼。

风波脱去都无累,日月闲来静有馀。

一斗独倾花下酒,五车时晒腹中书。

论诗深愧非商也,敢向邱门望起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赠裴仲卿

匣剑光芒射斗牛,持携天下洗人仇。

英雄心胆老犹壮,道路风尘行未休。

名重更须完小节,义高何必论闲愁。

濛濛细雨陵阳市,折取重梅上酒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