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鼎

昔在京师赋《方鼎》,年少笔力回千钧。

焦山鼎图岁在已,江海起立鱼龙奔。

迩来衰谢二十载,虽有意气无由振。

戴氏此鼎何处得,势如怪兽狞以蹲。

平头负戴到蓬户,四座动色谁敢扪。

云雷盘旋间饕餮,斑斑古色疑周秦。

凹中尾鬣状天马,缘居鼯鼠拱且驯。

或云子午纪年月,或如癸甲兼庚申。

或云乾上艮在下,天山为遁理则均。

著马履鼠古所训,义云阴屈而阳伸。

制器尚象有深戒,寡闻鲜见徒纷纭。

大巧坐令倕龁指,流俗岂辨饲与饙。

丹枫阁中尽奇古,此鼎屹立何雄尊。

市丘鼎龋任嘲笑,烹鸡何以羞明神。

不烦更问柳下季,历千万世存吾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王士禛的《戴氏鼎》诗,通过对一尊古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古物鉴赏能力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诗中首先回忆了年轻时创作《方鼎》的豪情,接着描述了戴氏鼎的形制奇特,如怪兽般威猛,又带有鱼龙奔腾的江海气息。诗人感叹岁月流逝,自己虽有意气,但体力衰弱难以再有当年的气势。

诗中详细描绘了鼎上的纹饰,如云雷、饕餮、凹中的尾鬣和天马等,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神秘的历法象征。诗人借古训解释鼎的象征意义,指出制器之道寓含深意,提醒人们要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教训,避免盲目追求表面的繁复。

最后,诗人将戴氏鼎置于丹枫阁的环境中,强调其古老与尊贵,即使面临市井的嘲笑,也不失其神圣性。他借用典故,表示这鼎的价值超越物质,历千万世仍能保持真实。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展示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文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277)

王士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多父敦

昨日赋罢《天马鼎》,今日复示古敦牟。

山川连日发光怪,黄白下覆云油油。

此敦形制奇且古,两耳三足穷彫锼。

上作饕餮下蚩尤,细辨非簋非彝舟。

古人一物殚工巧,用盛黍稷神所羞。

珠盘玉敦载盟府,云以歃血亲诸侯。

流传千载历尘劫,却伴高士山之幽。

昭余自昔称晋薮,侯甲水作青瑶流。

丹枫孤阁踞其上,朝霞暮霭临窗浮。

先生静坐观众妙,图书万卷皆亲仇。

此鼎此敦置左右,苍然古色来商周。

庭列九宾发缇幕,令我一见生叹愀。

长安市儿宝康瓠,金敦玉敦知何求。

什袭归去闭高阁,会有光气腾龙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元祐党籍碑

天津桥上啼杜鹃,耕父已见清泠渊。

宫中尧舜不可作,厚陵社饭悲年年。

二惇二蔡秉国轴,同文馆狱纷钩连。

衣冠相望走岭表,一网尽矣嗟群贤。

司空手籍元祐党,大书深刻相磨镌。

彗星下扫文德殿,毁碑夜半何喧阗。

攸攸狒狒一儿戏,可惜宋社成南迁。

潭州死骨尚有臭,党人名字光中天。

西南荒徼八桂郡,此碑千载人争传。

上云垂戒万万世,其词何异诛共驩。

从来青蝇乱白黑,三代遗直今如弦。

小人勿用易所戒,崇宁偾辙无忘旃。

形式: 古风

题徐骑省集后(其一)

江左黄星事又新,萧萧白发入咸秦。

茂陵玉碗通天表,未信初明是恨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徐骑省集后(其二)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

拥鼻微吟一惆怅,残年风景又天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