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赵端斋墓有感而书

流俗滔滔逐乱尘,典刑卓卓老宗臣。

山川在眼孤忠泪,风雨无家一梦身。

及奠生刍吾已晚,忍看宿草自成春。

方来世事谁能料,须认分兵护墓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世俗纷扰如乱尘,德高望重的老臣坚守正道。
山河入目,忠诚之泪流淌,风雨飘摇中,如同无家可归的梦中之人。
为亡者献上初生的青草已是太迟,怎能忍受旧草丛生,春天来临。
未来世事难以预料,只愿有人守护这墓地。

注释

流俗:世俗的风气。
典刑:典范的法则,此处指高尚的品行。
孤忠:独自坚守的忠诚。
宿草:旧草,比喻亡者的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对赵端斋墓的凭吊之作,表达了对赵氏忠诚品德的敬仰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流俗滔滔逐乱尘"描绘了社会风气浮躁,人们追名逐利的现象,与赵端斋的高尚人格形成对比。"典刑卓卓老宗臣"赞美赵氏坚守正道,如同古代的典范忠臣。

"山川在眼孤忠泪"写诗人面对山水,心中充满对赵端斋孤高的忠诚之泪,体现了他对故人的深深怀念。"风雨无家一梦身"进一步强化了赵氏生前的漂泊和艰辛,以及诗人自身的孤独感。

"及奠生刍吾已晚"表达了诗人未能及时表达哀思的遗憾,"忍看宿草自成春"则寓言时间无情,草木自长,暗示了赵端斋的离世和岁月的流逝。最后两句"方来世事谁能料,须认分兵护墓人"揭示出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赵墓守护者的期许,寓意着世事难测,唯有墓地的守护者能永恒纪念逝者。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描绘赵端斋的形象和诗人自己的感受,展现了对忠诚与历史沉淀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春日偶成二首(其二)

乌兔催更日夜番,独于衰朽尚相存。

世情富贵鲍鱼市,老眼风流麻鸟村。

牢立诗肩撑雨屋,施营酒料续春樽。

芒鞋又办游山计,我亦兴公不姓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春日偶成二首(其一)

老景还逢春一番,尚能消受自温存。

蚕寒风雨梨花屋,蕨熟人烟桦角村。

无事课儿多闭户,有时见客一开樽。

旁观莫笑谋生拙,元是诗书旧子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春残

出门随意踏苍苔,过眼时光一笑陪。

二十四风清绣地,两三点雨试轻雷。

缬空舞絮随春去,钿水娇荷闯夏开。

对景伤心儿女事,刚肠无奈祇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春晚课摘茶

玉川子后是吾生,自课园中拾晚荣。

搀雨金芒排世好,饱春香瓣见天成。

不烦钲鼓腾山啖,剩有旗鎗战酒兵。

凤舞赐团今绝想,只凭苦硬养幽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