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江如鼎鱼龙沸,我欲逃生何所之。
今古兴亡有同恨,乾陵火照奉天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动荡的江面景象,比喻为一鼎沸腾的鱼龙,象征着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纷争。诗人身处其中,感到自身如同江中鱼龙,想要逃离却不知何处是安全之地。他将个人的逃亡与历史兴衰的感慨相结合,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国运起伏的深深忧虑。
"今古兴亡有同恨"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古今兴衰交替的共同遗憾,暗示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最后提到的"乾陵火照奉天时",可能是借古讽今,暗指当朝的某次重大事件,可能是火灾或者其他象征性的灾难,发生在奉天(即今天的沈阳)一带,进一步加重了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沧海枯来失夜光,泰山走去误朝阳。
可怜憔悴苍颜客,曾是呻吟黄卷郎。
蝴蝶催花一夜开,却愁春尽重徘徊。
我身亦使滕王恨,日日随渠春里来。
马解驮经度碧空,便令王许伴支公。
山童野仆立如石,忘却侬曾在会中。
眼病身持四分律,流芳巧笑两如何。
从教酩酊非吾事,免得醒来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