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次白参议辅之

舟行数日远尘歊,秋旱长河潦未消。

程趣漕兵无邸阁,报传候吏有津桥。

道傍垂枣全供鸟,野外飞蝗半食苗。

几度观风入村落,舆人堪诵不堪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邵宝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旱灾对农业和民生的影响。

首联“舟行数日远尘歊,秋旱长河潦未消”,开篇即点明了舟行的艰辛与时间的漫长,以及沿途干旱的景象。尘歊指的是尘土与喧嚣,与舟行的宁静形成对比,暗示了旅途的劳顿。而“秋旱长河潦未消”则直接描绘了秋季干旱导致河流干涸的景象,预示着接下来将面临的严峻问题。

颔联“程趣漕兵无邸阁,报传候吏有津桥”,进一步揭示了旱灾对漕运的影响。漕兵是负责水路运输的士兵,邸阁则是存放物资的仓库。诗句中提到“无邸阁”,意味着物资短缺,无法满足运输需求;而“有津桥”则暗示了尽管存在一些渡口,但整体上交通仍受到限制。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旱灾对物流和交通的严重影响。

颈联“道傍垂枣全供鸟,野外飞蝗半食苗”,生动地描绘了旱灾对农作物的破坏。道路两旁的枣树果实被鸟儿尽数啄食,田野里的蝗虫则几乎将庄稼吃掉一半。这两句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反映了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

尾联“几度观风入村落,舆人堪诵不堪谣”,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在多次探访村落的过程中,他听到了百姓们的哀叹与抱怨,这些声音汇聚成难以言说的悲歌。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暗示了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艰难与不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明代旱灾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的严重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旴?山忆陈明之

汴泗南来见此山,米翁书在翠峰间。

唐人漫诧僧归塔,宋代曾悲使出关。

新讣忽迷云树碧,旧题空拭雨苔斑。

欲登高处谁相伴,黄鸟声中一啸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李方伯惟诚

西湖烟树晓依微,正是平轩忆我时。

采石眺缘仙客晚,金山留为故乡迟。

席随爽气真成画,笔写幽怀不当诗。

它日别情君记否,映江楼上酒盈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刘广德介夫至

千里缄书两日前,今朝丰采复依然。

金莲寺里观风地,白鹿斋中听雨年。

夜雪梦回开小径,秋涛观罢乏平川。

梅花已有真消息,不用江南驿使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十贤祠用唐人韵

千年祠宇此重开,独为诸贤酹一杯。

涧石不随龙化去,岭云还与鹤归来。

春风谷远嘤嘤鸟,夜雨庭深点点苔。

听罢雅歌宾客醉,共教童子汲泉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