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客

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浑。

舟人系鼓挽舟去,牛头刺地挽不行。

我舟系岸已七日,疑与绿树同生根。

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

截断两脚不到地,半夜霹雳空杀人。

须臾云破见星斗,老农叹息如衔冤。

高田已槁下田瘦,我为滞客何足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五月不下雨直到六月,河水只剩一尺清,满是淤泥。
船夫敲响鼓,用力拉纤前行,牛头触地也无法拉动船只。
我的船已经停靠岸边七天,仿佛与绿树一起扎根生长。
忽然乌云从西北涌来,风声大作,像秋天的海浪般狂奔。
雷电劈开天空,无法触及地面,半夜的雷声惊心动魄。
片刻间云散星现,老农哀叹,仿佛含冤在心。
高田已干枯,低田也贫瘠,我这个滞留之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注释

五月:农历五月。
雨:下雨。
清泥浑:清澈的水混着泥沙。
挽:拉。
牛头刺地:牛头触地。
不行:不能移动。
七日:七天。
绿树:绿色的树木。
生根:深深扎根。
黑云:乌云。
西北:西北方向。
秋涛:秋天的波涛。
截断:切断。
霹雳:雷电。
杀人:令人恐惧。
星斗:星星和北斗。
叹息:哀叹。
衔冤:含冤在心。
高田:高地的田。
下田:低洼的田。
滞客:滞留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的《滞客》,通过描绘夏日久旱无雨的场景,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诗人自身的无奈。首句“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浑”描绘了干旱的严重,河水混浊,反映出农田缺水的困境。接着,“舟人系鼓挽舟去,牛头刺地挽不行”形象地写出人们用力挽舟、艰难前行的情景,暗示出生活的艰难。

诗人以“我舟系岸已七日,疑与绿树同生根”表达自己滞留此地的长久,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流露出内心的焦虑。随后,“忽惊黑云涌西北,风号万窍秋涛奔”预示着暴雨将至,而“截断两脚不到地,半夜霹雳空杀人”则生动描绘了雷电交加的恐怖景象,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最后两句“须臾云破见星斗,老农叹息如衔冤”描绘雨过天晴后的宁静,以及老农面对灾情的深深忧虑和无奈。全诗以滞客的视角,寓言般地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和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程丞相生日

大昴光芒正,荆河气象浑。

始知真相出,遂见本朝尊。

汉地汝阳国,程侯司马孙。

精刚得金气,深厚体乾元。

申甫生周岳,皋夔拱舜轩。

山河归妙算,社稷系昌言。

九鼎群生重,洪炉一气奔。

群雏忌雕鹗,众草失兰荪。

慷慨提千骑,扶摇下九阍。

秦关春草短,洼水暮云屯。

诗必曹刘敌,兵须卫霍论。

谈馀珠委积,笔落凤腾骞。

秀发烟霞外,丹心金石存。

未归真宰柄,犹倚大师藩。

日月回龙角,星辰会紫垣。

气凌金节润,风入绣旗翻。

歌管倾南国,簪裾拜庆门。

飞黄下天厩,缥酒赐尧樽。

固有神灵护,应知福禄蕃。

蟠桃三结实,未见老云根。

形式: 排律

答吴伯固

伯固读我诗,掉头吟不休。

明日踵我门,作诗还相投。

初读颇怪骇,如录万鬼囚。

笔墨又劲绝,涌纸花光流。

想其挥扫时,天匠无雕锼。

倒下百箧珠,滑走不可收。

嗟余文字拙,瑕颣多疮疣。

乃如丑老妇,见此明镜羞。

美言反见诵,伦拟非其俦。

扶树腐木茂,使之凌昆丘。

又欲唱其宫,使我商以讴。

相搏如风雷,直与郊愈侔。

子趋则甚易,于我宁得不。

力敌气遂作,声应律乃酬。

譬如楚汉翁,画地争鸿沟。

我才非子对,何足当戈矛。

幸子时见过,高吟消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谢病

自缘谢病惭朝绂,渐有心期访旧庐。

为问桃花岩下客,有田肯贳子真无。

形式: 七言绝句

道旁稚子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肌。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