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心地长闲为己物,年华不住是天时。
当时海上乘槎客,维楫都无任所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和景仁七十一偶成》。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肯定。
“心地长闲为己物”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足,即便外界纷扰不断,内心却能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从容。这也反映出古代士大夫对于修身养性的追求,以及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对个人自由意志的坚守。
“年华不住是天时”则是对时间流逝不可抗拒这一自然规律的认同。诗人深刻地认识到,岁月匆匆而过,是由天定,不可强求,这种认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对于命运和天道的顺应态度。
“当时海上乘槎客”一句,以海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诗人将自己比作乘坐神仙之物——槎(一种传说中的仙木),在无垠的大海中航行,这不仅是对个人境界的一种升华,也是对人生自由度量的一种追求。
“维楫都无任所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尽管内心自有主张,但面对广阔的未来,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这种感觉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共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命价值、时间流逝以及精神自由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人生哲学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回廊复阁势萦纡,四岭中涵一气虚。
最爱欣欣向荣木,每来相见不相疏。
宜阳城下作游人,都为衣冠不系身。
众窍怒号成地籁,也胜终日在红尘。
迩来友义渐隳颓,直谅多闻贵不回。
势利相交何足道,已知馀耳愧陈雷。
蜀江新锦濯朝阳,楚国纤腰傅薄妆。
何事白花零落早,同时不改斗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