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释子良圮

辞家译遍五天书,避乱聊寻废刹居。

片月池中观色相,千花塔下礼清虚。

行随流水因斋后,坐得新诗是偈余。

看说到城还不住,余生汨汨竟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子良圮远离尘嚣,遁入佛门的生活状态。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释子良圮在寺庙中的修行生活。首句“辞家译遍五天书”,透露出释子良圮对佛法的虔诚与执着,他不仅研读佛经,更是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佛法的精髓。接着,“避乱聊寻废刹居”一句,点明了释子良圮选择寺庙作为避世之所的原因,或许是出于对社会动荡的逃避,或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片月池中观色相,千花塔下礼清虚”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氛围。月光洒在池面上,映照出水中倒影,仿佛是佛家所说的“色即是空”的体现;而在千花塔下,释子良圮以恭敬之心礼佛,表现出他对清净之境的向往和追求。

“行随流水因斋后,坐得新诗是偈余”则进一步描绘了释子良圮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斋饭之后,他随水而行,感受自然之美,灵感涌现之时便即兴作诗,这些诗作仿佛是他心灵的咏叹,是对佛法的感悟与表达。

最后,“看说到城还不住,余生汨汨竟何如”表达了释子良圮对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自身修行之路的深思。他虽然身处寺庙,但内心仍充满对世俗世界的关注,对未来充满了未知的期待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释子良圮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现实世界的眷恋与思考。

收录诗词(512)

张羽(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登戴山怀旧

选胜寻常此地行,春日望湘湘更明。

白浪逼连阳羡树,青山半掩阖闾城。

楼台高下千家柳,阡陌东西几处莺。

忽忆从前旧游处,无端愁思一峕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赠紫金精舍喜性二释子

精蓝石畔接城闉,野水交游绝四邻。

过去真僧留半偈,浮来古佛见三身。

夜深门有听经虎,岁稔厨多施米人。

遥忆两禅相对处,俨然无着与天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舣舟孺山怀徐孺子

登高怀古重徘徊,试荐山泉当酒杯。

此地不闻悬榻待,当峕应为吊丧来。

□栖坏□残僧散,风动寒灯古殿开。

千载南州寥落甚,独寻遗迹绕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奉同西斋先生前丘看梅

最爱前村双树梅,千跗万萼映春开。

空怜地主能栽得,却少闲人为看来。

弱蕊愁风轻着水,瘦枝嫌雪浅封苔。

不因重度溪桥险,杖策应过日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