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旃檀佛像身丈六,三十二相俱完全。
流传释家亲受记,止于大国来西天。
这首诗描绘了一尊旃檀材质的佛像,其形象高大,身长一丈六尺,具备三十二种完美的相貌特征,象征着佛的庄严与神圣。据传这尊佛像是由佛教徒亲身接受过记载,且它的流传始于某个大国,最终来到了西方。诗人张昱通过此诗展现了对佛教艺术的敬仰以及对佛法传播历史的关注,体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对宗教文化的独特见解。
不详
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西番灯盏重百斤,刻铭供佛题大臣。
黄楢万瓮照无尽,上祝皇釐下己身。
花门齐侯月生眉,白日不食夜饱之。
缠头向西礼圈户,出浴升高叫阿弥。
西天咒师首蜷发,不澡不颒身亦殷。
倒垂璎珞披红罽,膜拜螭坳识圣颜。
似将慧日破愚昏,白日如常下钓轩。
男女倾城求受戒,法中秘密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