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先生古诗十首(其七)

所觊身后名,遗芬比猗兰。

身焉匪金石,讵傲霜雪寒。

不朽苟有托,年岁任其阑。

朝闻夕可死,用力非无端。

心至力靡逮,抚膺徒慨叹。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身后名的追求与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觊身后名,遗芬比猗兰”,表明诗人渴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如同兰花般散发出持久的香气,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成就。

接着,“身焉匪金石,讵傲霜雪寒”一句,以金石之坚比喻人的品格,暗示即使在严酷的环境中也不失其本色,不为外界压力所动摇。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品质的坚持与自信。

“不朽苟有托,年岁任其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认为真正的不朽并非永恒的存在,而是通过某种形式被后世铭记。这种观点超越了对物质生命的执着,强调了精神层面的价值。

“朝闻夕可死,用力非无端”意味着如果有机会在短暂的生命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面临死亡也愿意为之付出。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行动价值的肯定。

最后,“心至力靡逮,抚膺徒慨叹”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即使内心充满激情与决心,但实际的努力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感到遗憾与无奈。这一句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追求过程中的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个人品格、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对比和自省,诗人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对不朽价值的追求,以及面对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感慨与反思。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次韵刘先生古诗十首(其八)

慨叹将何为,愿言启茅塞。

先生括苍彦,长髯漆光黑。

平生守劲节,枉直较寻尺。

著书三万言,石室岂寥寂。

还携青黎杖,来作朱履客。

不才托末契,承训庶朝夕。

形式: 古风

次韵刘先生古诗十首(其九)

朝夕操铅刀,而以亲龙渊。

锐钝固辽绝,物类幸相连。

斯文如一线,萧条今可怜。

孰其任兹事,回澜涨百川。

念之心皇皇,中宵不能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次韵刘先生古诗十首(其十)

不眠亦何如,如醉不能醒。

幡然披衣起,仰视青天青。

惊飙戒高林,疏雨过广庭。

秋意殊可揽,河汉方西倾。

徘徊复徘徊,谁欤领兹情。

形式: 古风

赠别宋先生东归

忆从夫子游,岁月今两纪。

义维师友兼,道实贤哲儗。

及兹客江东,三载接栖止。

辩理钟扣筳,论文车合轨。

晨昏奉周旋,骨肉同彼此。

琴音子期知,剑气张华指。

斯文已云坠,高谊庶兹倚。

君今荷君恩,予告旋田里。

虽云抱微疢,宁无动深喜。

高堂有严君,候门多稚子。

初筵谐笑谈,中馈具甘旨。

以兹自怡愉,亦足忘药饵。

返岫烛飞云,归海观流水。

物理谅皆然,人情讵能已。

绸缪念往昔,契阔慨今始。

怆焉惕中肠,临书泪盈纸。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