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县望火台

近山一台突兀势,远山一台出天际。

何时筑此望烽火,留及如今太平世。

六十年来无甲兵,西方乐土边陲清。

君王神武今混一,藩篱大剖无金城。

尚馀此台屹山顶,照月愁风拄孤影。

昔人触目心胆寒,今日空迷野烟瞑。

行歌为我重悲伤,愿台万年无火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隆德县望火台》描绘了一座位于山巅的烽火台,它突兀而立,遥望天际。诗人想象过去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询问何时在此设立烽火以预警敌情,但现今已是六十载太平盛世,边境安宁,无需再燃烽火。诗人感慨国家统一,边疆稳固,昔日的军事设施如今只剩下孤独的台影,照见月色,承受风雨。

诗人触景生情,昔日的紧张与恐惧已成往事,眼前只有寂静的田野和沉沉暮霭。他以歌声表达对过去的哀伤,希望这座望火台永远不再点燃,象征着永久的和平。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和对过往战争的反思。

收录诗词(115)

陈宜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陵台

将军少年真英雄,陇西家世凌边锋。

奇材剑客五千士,自当一队驰威风。

浚稽山前突戎骑,被围未蹈生擒计。

强弓劲弩百万兵,流血成丹皆战惊。

谁知管敢漏机密,遂使空弮冒锋镝。

归无面目见君王,将身未免降勍敌。

继曾杀李绪,尚欲谋归去。

蒙恩虽已深,实起怀乡心。

高陵筑台望乡国,中郎去后空哀吟。

累土高一尺,望天近一尺。

谁为削平山,望见长安陌。

望乡不见春复秋,将军一去台空留。

我家住在南海上,今日登台重凄怆。

辽天漠漠飞黄云,草中但见牛羊群。

家山不识在何处,教人空自忆将军。

形式: 古风

题金城县汉李夫人墓

延年歌发汉主惑,缘何倾城再倾国。

为言美人绝姿色,旷代不遇难再得。

瑶台金屋流春风,夫人绰约真天容。

等閒承恩媚一笑,六宫烁伏花颜红。

宠深体弱忽寝疾,不愿君王顾衰质。

儿将有托即瞑目,死别那知恨无极。

玉箫声断知何许,落日悲风愁万古。

一从香骨葬金城,芳草青连茂陵土。

形式: 古风

额叶布哈触网得双白鱼烧以待予为歌长句

一双白鱼不受钓,截流有网无由逃。

银刀鼓跃眼光转,濡沫湿喣空喁嗷。

城门失火幸免耳,烂额焦头那及此。

旋看二美出凌烟,天池快意烧龙尾。

雪肉肥鲜慰老饕,金钟釂酒发诗豪。

醉来还唱渔家曲,欲驾云帆钓巨鳌。

形式: 古风

橐驼雏一首寄吴成季

橐驼雏生来,已高三尺馀。

昂头便觉气貌殊,学跪有礼端庄如。

主人念幼寒迫肤,覆以锦毯花模糊。

母步亦步趋亦趋,一旦百里力不瘏。

有时跳梁挽骏驹,耻在牛后嗤黔驴。

沙泉足饮草满墟,肉峰易耸身魁梧,看尔负重行天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