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宫辞

汉武清斋夜筑坛,自斟明水醮仙官。

殿前玉女移香案,云际金人捧露盘。

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

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汉武帝在深夜清修筑坛,亲自斟酌明净水酒祭祀仙官。
宫殿前的玉女移动着香案,天边的金人捧着装满露水的铜盘。
那红色的法节何时能再次进入我的梦境,绿色的桃树又在哪里与我共乘鸾鸟飞翔?
茂陵被烟雨笼罩,埋藏着他的弓箭和宝剑,石马静默在荒草中,显得凄凉寒冷。

注释

清斋:指皇帝在斋戒期间,保持清净,准备举行祭祀活动。
明水:清澈的水,用于祭祀时的洁净之水。
醮仙官:向神仙献祭,祈求神灵庇佑。
玉女:神话中的仙女,象征宫廷中的侍女。
金人:象征天神或贵重物品,此处可能指祭祀用的雕像。
碧桃:传说中的仙桃,象征长寿和仙境。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代指他本人。
石马:陵墓前的石雕马,象征帝王的威严。
蔓草:蔓延的野草,形容荒凉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宏大而神秘的夜间祭祀活动,展现了盛大的礼仪和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汉武帝筑坛求仙以及宫廷生活中的细节,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清斋夜筑坛,自斟明水醮仙官"两句设定了场景,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神仙境界的向往。汉武帝的夜晚祭祀不仅是一种政治仪式,更是超越尘世、追求永生不老的一种精神诉求。

接下来的"殿前玉女移香案,云际金人捧露盘"则描绘了仙官降临的情景。玉女和金人都是超自然的存在,他们的出现增添了诗中的神秘色彩,同时也突出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

然而,紧接着的"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却带有一丝哀愁。绛节指的是古代用来装饰车盖的丝织品,而碧桃则是传说中成仙的标志。这两句似乎在反问,当年的盛景是否已经随风而去,仙界的美好是否只能在梦境中寻觅。

最后两句"茂陵烟雨埋弓剑,石马无声蔓草寒"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历史的深处。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而弓剑和石马都是皇权的象征。这里的描写充满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哀悼,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汉武帝时代的想象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仙界与尘世的比较,展现了一种超脱凡俗、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3)

薛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 字:陶臣
  • 籍贯:蒲洲河东(今山西永济县)

相关古诗词

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因有贺诗远封投献

吉语云云海外传,令公疾愈起朝天。

皇风再扇寰区内,人镜重开日月边。

光启四门通寿域,深疏万顷溉情田。

陪臣自讶迷津久,愿识方舟济巨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社日游开元观

松柏当轩蔓桂篱,古坛衰草暮风吹。

荒凉院宇无人到,寂寞烟霞只自知。

浪渍法堂馀像设,水存虚殿半科仪。

因求天宝年中梦,故事分明载折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芙蓉溪送前资州裴使君归京宁拜户部裴侍郎

桑柘林枯?麦乾,欲分离袂百忧攒。

临溪莫话前途远,举酒须歌后会难。

薄宦未甘霜发改,夹衣犹耐水风寒。

遥知阮巷归宁日,几院儿童候马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咏柳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歧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