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次韵竹溪题达卿后坡(其四)》。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心态。
"贫士莫难乐不改,圣人固以遁为嘉。"
这两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即便是贫穷的读书人,也能够保持其乐观的情绪,而圣贤之人更视这种超脱世俗的选择为美好的境界。
"宁披龙具去耕野,奚事鹤书来起家。"
这两句则描写隐逸生活的自在与安适。即使是贵族出身,也愿意抛弃荣华,到田间耕作,而不愿意因为天书(比喻官方文书)的召唤而打破这种平静。
"古有逸民逃举选,今无烈士矫贪誇。"
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代隐逸与当时社会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古代有许多逸士能够避世而逃,而现在却缺乏这样的勇敢之士,只剩下那些矫揉造作、贪婪自大的人。
"鬳翁晨遣诗筒至,昨夜寒灯屡结花。"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个诗人之间的友情往来。鬳翁,即刘克庄对友人的尊称,这里表达的是朋友早晨派人送来装有诗作的竹筒,而诗人昨晚在寒冷的灯光下,反复品味着那些诗句,如同花朵般绽放出美好的韵味。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朋友间的情谊交流,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和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