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欧阳澈所作的《子贤和韵见酬次答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身才能与品德的谦逊自省,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诗名浪得在卢前,器识惭非叔度贤”,诗人自谦其诗名虽在卢前,但器量与见识却远不及东汉名士许邵(字叔度)的贤能。这里以“卢”借指自己,以“叔度”喻指他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己才华与德行的反思与谦虚。
颔联“捉月笑他吟采石,凌云端欲赋甘泉”,“捉月”源自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典故,此处诗人以李白自比,表示自己虽有狂放不羁的性情,但并不像李白那样因捉月而被贬。而“吟采石”则暗指李白曾在采石矶饮酒作诗,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李白诗歌艺术的欣赏与向往。“凌云端欲赋甘泉”则引用了司马相如《上林赋》中的典故,意在表达诗人渴望达到的高远境界,如同司马相如在天宫之上赋诗一般。
颈联“发硎喜淬冲牛剑,启齿羞谈使鬼钱”,“发硎”出自《庄子·外物》中的典故,形容新硎初试,比喻诗人初次展示自己的才华。“喜淬冲牛剑”则是对自身才华的自豪,如同新磨的宝剑般锋利。“启齿羞谈使鬼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利的不屑,不愿开口谈论那些所谓的“使鬼钱”,即不正当的获取财富。
尾联“平世未应徒尔耳,行藏终与古人肩”,“平世”指的是太平盛世,“行藏”是指人的行为与处世之道。诗人在此表明,即便是在和平的时代,自己也不会无所作为,而是会像古人一样,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成就,与古人并肩而立。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才华、品德的自我审视,以及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