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昨蒙宝文待制辄送扬州红都胜欲占小诗叙谢怯大巫而止兹者贤郎明府相过屡索芍药诗实不曾作谨用前意成四韵拙迟可笑

红药何年有,繁花扫地无。

风光分谢砌,根拨记江都。

两两丹山凤,炎炎赤水珠。

春衫谁氏女,比并强施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红药是什么时候有的,满地的繁花都被扫去。
美丽的景色在台阶上分散,根系却记得江都的过去。
两只丹凤栖息在红山,赤水珠般的光芒炽热。
春天的衣衫属于哪位少女,她的美丽胜过涂抹的朱色。

注释

红药:一种植物,可能指芍药。
何年:何时。
繁花:盛开的花朵。
无:消失,没有了。
风光:风景。
谢:凋零,衰败。
砌:台阶。
江都:古代地名,今江苏扬州一带。
两两:成对,两个。
丹山凤:红色的山中的凤凰。
炎炎:形容火红炽热。
赤水珠:像赤水一样的明珠,可能比喻红宝石或红宝石般的光泽。
春衫:春天的衣裳。
谁氏女:哪位少女。
比并:比较。
强施朱:极力涂抹朱色(可能指女子化妆)。

鉴赏

这首宋诗以芍药为主题,描绘了芍药花的美丽和稀有。首句“红药何年有”表达了对罕见红芍药的惊叹,暗示其珍贵。次句“繁花扫地无”则描绘了芍药盛开的壮观景象,即使满地落花也显不出其凋零。

诗人接着写到芍药的种植地点,“风光分谢砌,根拨记江都”,暗示芍药在扬州江都等地有着特殊的地位。丹山凤和赤水珠的比喻,进一步突出了芍药的艳丽和非凡,犹如凤凰栖息于丹山,赤水明珠般璀璨。

最后一联“春衫谁氏女,比并强施朱”运用拟人手法,将芍药比作春天的少女,衣着鲜艳,引人注目。诗人以未曾作诗回应友人索取芍药诗为由,借机赞美了芍药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谦逊与自嘲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芍药的喜爱和对其独特魅力的赞赏。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洪景严枢密挽词二首(其二)

召试曾叨对巨题,代言今忝继前规。

丰钟霜响人何在,瓦釜雷鸣愧可知。

滕驷启城嗟有日,徐鸡醊酒恨无期。

玉堂赖有纶章在,时展前篇慰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洪景严枢密挽词二首(其一)

两制摛文压缙绅,三吴耀武见经纶。

桥留震泽居无扰,舟济沧溟捷有神。

宥府嘉猷推乃后,陪都遗爱纪斯民。

多才多艺无多寿,此理凭谁问大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秋官少常伯失杯复得乃好客之报来诗误认天意遂欲因噎废食走笔次韵发笑

郭釜知藏几百杯,韦籯何止一尊罍。

冶金太盛应须跃,塞马重归岂是灾。

车到门前如可却,客来梁上若为回。

遂疑同舍真疏矣,明与刘叉亦壮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胡元之提刑寺丞迂涂相过宠示二诗次韵为谢兼简赵再可经略张君量运使(其一)

惠政郡州楷,清名万口传。

南交需按察,北阙正详延。

契分元重复,封疆互接连。

劳归知有日,还伫楚江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