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浓厚的仙气与历史感。首句“四百峰峦拱玉台”,以“四百”形容峰峦之多,以“拱”字形象地描绘出群峰环绕的壮观景象,而“玉台”则赋予了山峰以高贵与神圣的气息。接着,“黍珠楼阁倚云开”,将楼阁比作珍贵的黍珠,镶嵌在云层之中,既展现了建筑的精美,也暗示了此处的超凡脱俗。
“斑枝花落山姑语,卢橘子青江燕来。”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斑驳的树枝、飘落的花朵、青绿的卢橘和归来的江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共处的画面,同时也隐含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苏老故居蟾化石,葛洪丹灶锦为苔。”这里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苏东坡和葛洪,他们的故居和炼丹之处如今已化为石上月光(蟾化石)和锦色苔藓,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传承。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又突出了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仙游倘遂临风约,羽服黄冠亦快哉。”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希望能在清风中游历,身着羽服,头戴黄冠,体验那种超脱尘世的快乐。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罗浮山的美景,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