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通济口

千里长江险,舟行梦亦惊。

转矶忧浪急,入沌喜波平。

秋老天犹燠,宵长月自明。

洋洋通济水,何日得归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宿通济口》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描绘了长江边夜晚宿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复杂心情与自然景色的变换。

首联“千里长江险,舟行梦亦惊”,开篇即点出长江的险峻与舟行的不易,即便是梦中也难以摆脱这份惊惧,形象地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不安。

颔联“转矶忧浪急,入沌喜波平”,描述了船只在江中航行时的动态变化。转矶处浪急,让人担忧;进入沌口后波平,又让人心生欢喜。这一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观察,也反映了他对旅途安全的深切忧虑与短暂的放松。

颈联“秋老天犹燠,宵长月自明”,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秋天已深,但天空依然温暖,夜色漫长,月亮明亮。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即使在艰难的旅途中,也有宁静与美好的时刻。

尾联“洋洋通济水,何日得归程”,诗人站在通济水边,遥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归途的期待与向往。通济水象征着连接起点与终点的旅程,而“何日得归程”则表达了对结束旅途、回到家乡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旅途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美好与归家之愿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2200)

王十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 字:龟龄
  • 号:梅溪
  • 生卒年:1112-1171

相关古诗词

芦花(其一)

悲秋已过黄花节,照眼浑疑白帝城。

更类吾家子猷棹,飘然乘兴雪中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芦花(其二)

芦花两岸风萧瑟,渺渺烟波浸秋日。

鸥鹭家深不见人,小舟忽自花中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质]韵

夜宿思湖口系缆芦苇间夜半闻丛中有声舟人惊起终夕为之不寐

老境残秋路入荆,眼中何物不关情。

芦花间蓼红依白,江水归湖浊带清。

狐兔丛深应自贺,鱼龙穴浅已相惊。

扁舟夜宿无人境,展转无眠到五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舟中作

竟日舟行无一家,无边眼界只芦花。

花中知有雁多少,为我传书到永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