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寒山

饭后步晴麓,晴光夺寒目。

行行忽觉高,湖容更如沐。

枫林既巳凋,黄花既己蹙。

山秃剩松声,水空照孤鹜。

冰霜彻骨清,天地见贞朴。

凭高一望之,我怀四飞逐。

闭户虽长策,登山亦免哭。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晴日登山时所见的景色与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饭后步晴麓”,简述了诗人的活动背景,即在餐后漫步于晴朗的山麓间。接着,“晴光夺寒目”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阳光的明媚,仿佛能驱散寒冷,给人以温暖和活力。通过“夺”字,形象地表现了晴光的强烈与耀眼。

“行行忽觉高,湖容更如沐”,进一步描述了随着登山的深入,视野逐渐开阔,湖面似乎也得到了洗涤,呈现出更加清澈、宁静的状态。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隐含了诗人精神上的净化与提升。

“枫林既已凋,黄花既已蹙”,通过“凋”和“蹙”这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景象,枫叶凋零,菊花枯萎,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短暂。这样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山秃剩松声,水空照孤鹜”,描绘了山林的空旷与寂静,只有松树在风中发出声响,水面映照着孤独的大雁。这一场景营造了一种孤寂而深邃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冰霜彻骨清,天地见贞朴”,通过“冰霜”这一意象,强调了环境的严酷与清冷,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纯洁。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人格品质的赞美。

最后,“凭高一望之,我怀四飞逐。闭户虽长策,登山亦免哭。”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思绪万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诗人也反思了闭门不出与登山两种生活方式,认为两者各有其价值,不必过于执着于某一种选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6)

萧光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吏隐斋怀孙龙涵

分袂愁何恨,开函喜不禁。

三年羁旅思,千里故人心。

日落梁溪暮,花残鲁地阴。

天台如有赋,双鲤莫浮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纪复惠山小洞

古迹几湮喜复开,九龙佳气若为培。

侵阶细雨苔从长,绕洞新阴竹可偎。

绿径松声千树合,过桥山色一峰回。

耽幽毋乃平生癖,拟办篮舆恣往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清明日贾宏庵栖隐园社集

春风吹拂柳丝斜,佳节相携感物华。

共有锦囊题白雪,未须金管劝流霞。

人行磴道初如蚁,日落湖帆尽载花。

散步踏芳归任晚,城南犹有未栖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送正言弟赴遂安任

昔贤勤学道,道在无百里。

何论秀与顽,斯民皆赤子。

宁为质朴全,勿为狙诈使。

毋喜于近功,务几于上理。

酷吏不可为,俗吏亦云耻。

鸾凤所发轫,未尝非荆枳。

守官如守身,饮汝以吴水。

勉旃勖自今,期与古人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