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诗二十首(其二)

何事天香欲吐难,百花方奉武皇欢。

洛阳一贬名尤重,不媚金轮独牡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牡丹诗二十首(其二)》,作者是清代诗人丘逢甲。诗中通过描述牡丹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展现了牡丹的独特品质和象征意义。

首句“何事天香欲吐难”,以拟人手法描绘牡丹含苞待放的娇态,暗示其珍贵无比,仿佛连上天的香气也难以轻易释放。接着,“百花方奉武皇欢”点明牡丹盛开的时节正值皇家盛事,其他花朵都在为帝王的欢乐献媚。

然而,牡丹并未随波逐流,而是选择了“洛阳一贬名尤重”的道路,即使被贬至洛阳,其名声反而更加显赫。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独立不群、傲然不媚俗的赞赏,牡丹因此成为不向权贵低头、坚守自我品格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牡丹的形象,寓言了诗人对于高尚节操和独立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丘逢甲以牡丹自比,寄寓了他对个人命运和时代精神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牡丹诗二十首(其三)

唤回三十六宫春,万种千名色顿新。

种遍长安无旧品,果然单父是花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牡丹诗二十首(其四)

一捻留红笑玉环,渔阳鼙鼓迫潼关。

天教仙鹿先衔去,不许看花到荦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牡丹诗二十首(其五)

花发唐宫御宴稀,娇红如泣怨斜晖。

临轩莫念元舆赋,更遣君王泪满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牡丹诗二十首(其六)

春光占断几番风,更道花开顷刻中。

谁信泥金书碧瓣?岭云关雪谶文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