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

春去惜馀景,偶来郊外观。

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

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

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

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

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

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

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

空有亭亭柏,成行如笔端。

供帐具朝膳,僚寀成清欢。

小杜诗板暗,乐石曾未刊。

乘兴诣茶圃,百步登平峦。

摘焙试烹啜,甘挹零露漙。

午过倦微暑,堤路腾归鞍。

天子忧岁旱,引咎古所难。

列郡承新诏,朝夕弗敢安。

况此行春意,固不在游盘。

朝廷责吏治,莫若久其官。

政和气亦应,灾沴无由干。

愿循三载旧,庶几酬素餐。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韩琦所作的《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通过描绘春天郊外的景色以及对禅智寺的访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对官职责任的深思。

首句“春去惜馀景”,点明了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接着,“偶来郊外观”则透露出诗人偶然间来到郊外,欣赏自然风光的心情。接下来的“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两句,以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引发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当前现状的哀伤。

“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描绘了荒废的祠庙紧邻大路,让人想起古代的吴城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则是对郊外景色的细腻描绘,绿树环绕,水面映衬着残余的花朵,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美的画面。

“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通过麦田的整齐与随风起伏的波浪,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则表达了对农民劳作的喜悦与官员内心的宽慰,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

“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描述了禅智寺的破败景象,流露出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花卉与竹林,虽已凋零,但仍展现出生命力。“空有亭亭柏,成行如笔端”则以挺拔的柏树,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表达对官职责任的思考:“供帐具朝膳,僚寀成清欢”。在官府中,为下属准备早餐,与同僚共享清雅之乐。接着,诗人提到自己阅读杜甫的诗板,但乐石尚未刻上文字,暗示了对文学创作的期待。

最后,“乘兴诣茶圃,百步登平峦”描述了诗人兴致勃勃地前往茶园,登上平缓的山峦,享受自然的乐趣。“摘焙试烹啜,甘挹零露漙”则描绘了采摘茶叶、烘焙、品尝的过程,强调了对生活细节的品味。

“午过倦微暑,堤路腾归鞍”表现了午后经过疲惫的微热天气,回到路上的情景。“天子忧岁旱,引咎古所难”表达了对天子担忧干旱问题的同情,以及作为臣子难以避免的责任感。“列郡承新诏,朝夕弗敢安”则说明各地官员接收到新的诏令后,不敢稍有懈怠。

“况此行春意,固不在游盘”表明这次出游并非单纯为了游玩,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朝廷责吏治,莫若久其官”强调了长期担任官职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政和气亦应,灾沴无由干”表达了政治和谐与自然灾害减少之间的关系。

“愿循三载旧,庶几酬素餐”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遵循过去的传统,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国家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官职责任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自然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

广陵芍药真奇差,名与洛花相上天。

洛花年来品格卑,所在随人趁高价。

接头著处骋新妍,轻去本根无顾藉。

不论姚花与魏花,只供俗目陪妖姹。

广陵之花性绝高,得地不移归造化。

大豪人力或强迁,费尽雍培无艳冶。

东君固是花之主,千苞万萼从荣谢。

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遂令天下走香名,髣髴丹青竞誇诧。

以此扬花较洛花,自合扬花推定霸。

其间绝色可粗陈,天工著意诚堪讶。

仙家冠子镂红云,金线妆治无匹亚。

旋心体弱不胜枝,宝髻攲斜犹堕马。

冰雪肌肤一缬斑,新试守宫明似赭。

双头两两最多情,象物更呈鞍面窊。

楼子亭亭欠姿媚,特有怪状堪图写。

见者方知画不真,未见直疑传者诈。

前贤大欲巧赋咏,片言未出心先怕。

天上人间少其比,不似馀芳资假借。

我来淮海涉三春,三访龙兴旧僧舍。

问得龙兴好事僧,每岁看承不敢暇。

后园栽植虽甚蕃,及见花成由取舍。

出群标致必惊人,方徙矮坛临大厦。

客来只见轩槛前,国艳天姿相照射。

因知灵种本自然,须凭精识能陶冶。

君子果有育材心,请视维扬种花者。

形式: 古风

岁旱晚雨

庆历丙戌夏,早气蒸如焚。

行路尽婴暍,居人犹中瘟。

堕鸟不收喙,游鱼几烂鳞。

絺绤亦难御,更值成雷蚊。

骄阳断雨脉,焦熬逾五旬。

农塍坐耗裂,纵横龟灼文。

众目血坼眦,日睇西郊云。

守臣恤民病,心乱千丝棼。

祈龙割舒雁,纵阴开北门。

古法久弗验,群祠益致勤。

遍走于境内,神兮若不闻。

或时得泛洒,濛濛才湿尘。

丰年望既绝,节候俄秋分。

忽尔降大澍,霄冥连日昏。

垂空状战戟,入霤疑倾盆。

田禾十九死,强渍枯槁根。

萧稂贱易活,势茂如逢春。

蛙黾渴易满,泥跃嬉成群。

济物乃容易,应时何艰辛。

辙鲋骨已坏,徐激西江津。

谷黍霜已厚,始调邹律温。

天意执可问,对之空气吞。

形式: 古风

喜雪答赵宗道学士

去年大雪如山积,今年大旱千里赤。

冻民虚死麦实少,稻子空乾无一获。

阴阳之沴已过差,物理固知当反极。

入冬和气渐融怡,霈泽时时苏土脉。

广莫朝来一阵寒,变作雪花纷乱坼。

琼树瑶台豁眼明,直疑误到神仙宅。

城中喜色与欢声,并在高楼歌舞席。

老农视之笑复啼,大言累岁遭凶厄。

才下种时雨雪多,禾稼欲成无一滴。

此回虽有丰登兆,未信天公真爱惜。

太守闻之亦惨颜,造化诚哉非易测。

但愿天意悔前祸,岂使吾民常戚戚。

形式: 古风

阅古堂

仲尼大圣人,文武亦云学。

况其下者乎,而不事砻琢。

伊予之逢辰,进本任愚朴。

今辱寄中山,地重扼幽朔。

日惧不克堪,误上所简擢。

古之良守帅,功业甚奇卓。

思以救空疏,志慕极坚确。

后圃新吾堂,左右谨图模。

公馀时纵观,大可儆龊龊。

奔雷发聋聩,皎日破昏浊。

苟能奉规矩,曷愧大匠斲。

或此贤宾僚,指顾便扬攉。

四座企清风,耳目外优乐。

子好虚名哉,事实出诚悫。

庶几得涓尘,聊以助海岳。

唯有大忠心,不在先觉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