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越之河中宁觐

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閤思依依。

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

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

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岐路入山微。

重阳虽近难留住,把酒登高会又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我来到舜井西边的高堂,准备离开东阁心中依依不舍。
在宴席上举杯欢送,然后背着粮食回到五老峰前。
不必感叹没有苏轼那样的官印,只因有荣耀能像老莱子那样朴素。
旧书虽少但心意深重,如同织布机上的线不断;新作虽多也愿继续创作。
红叶点缀的村庄临水而建,景色独特,黄花小径隐没在山间的小路上。
虽然重阳节临近,却难以停留,只能借酒登高,但又怕违背了其他约定。

注释

宁觐:拜见。
高堂:父母或祖先居住的地方。
舜井:古代传说中的圣井。
东閤:东厢房,这里指官署。
飞觞:快速传递酒杯。
五老峰:虚构的地名,可能象征隐居之地。
负米:背米回家,形容孝顺。
苏子印:苏轼的官印,代指高位。
老莱衣:古代隐士老莱子穿的朴素衣服,象征清贫的荣誉。
投杼:比喻放弃编织,表示不再从事某事。
镌多:雕刻很多,指著述丰富。
红叶村坊:秋天的红叶装饰的村庄。
黄花:菊花,象征秋季。
岐路:岔路口,暗示选择。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九月九日。
把酒:持杯饮酒。
违:违背,错过。

鉴赏

这首宋诗《送陈越之河中宁觐》是魏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陈越将前往河中省亲的深深眷恋与祝愿。首联“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閤思依依”描绘了陈越即将离开京城去探望远方的父母,诗人内心充满不舍之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亲情的牵绊。

颔联“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通过宴会和负米归乡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孝顺美德的赞美,以及对家庭团聚的向往。颈联“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则安慰陈越不必过于追求官位显赫,能像苏轼那样淡泊名利,穿着象征清贫的“老莱衣”,也是一种荣耀。

尾联“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以古代典故表达对陈越文才的肯定,期待他的新作不断涌现。最后两句“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岐路入山微”描绘了友人归家沿途的秋景,虽然重阳佳节临近,但诗人深知相聚不易,只能在登高把酒之际遥祝朋友。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诗的深沉内涵。

收录诗词(395)

魏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 字:仲先
  • 号:草堂居士
  • 籍贯:陕州陕县
  • 生卒年:960—1020

相关古诗词

送赵推官赴王太尉辟命

旧友敦诗将,边城辟去初。

坐筹销剑戟,行李减琴书。

虏帐应先遁,屯田想未锄。

萧关迎有骑,瀚海食无鱼。

家道宁思虑,军容计惨舒。

唱筹戎幕静,登眺戍楼虚。

马饮沙河阔,蝉鸣陇树疏。

伫看归阙日,官向粉闱除。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寄赠长安宋澥逸人十韵

家盛翻嘉遁,谁同物外情。

徵君为密友,内翰是难兄。

静论儒宗服,狂歌侠少惊。

道装轻紫绶,酒旆胜红旌。

将相慵趋谒,渔樵喜送迎。

门开紫阁色,歌枕漕河声。

野鹤听调瑟,沙鸥看濯缨。

烟霞连杜曲,桑柘接昆明。

丹诀皆亲写,芝田忽自耕。

终须尽室去,相并掩柴荆。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

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

潇洒易添新道气,光阴难改旧风神。

老轻白傅方归洛,乱鄙黄公始避秦。

象简岂同青竹杖,廌冠争胜白纶巾。

世间名系昌朝客,物外衔称太华人。

醉指鳌头为别业,吟誇仙掌是比邻。

剑生尘土揩磨懒,书带烟岚㬠曝频。

石鼓晓听殊待漏,玉潭时看异迷津。

琴怜徽外声弥澹,酒爱篘中味更醇。

精细处方因疗鹤,等闲开食为迎宾。

芝田女仆皆能采,兰佩儿童亦解纫。

丹诀有灵还似性,诗篇无病恰如身。

要君计想嫌弘景,弃室翻应笑子真。

预祝全家上升日,愿停绛节许相亲。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嵩岳十四韵

东西南北岳,峻极尽难群。

有感生贤相,无偏像圣君。

四方观玉像,万壑绝妖氛。

影入周公侧,声曾汉后闻。

民居依巨荫,敕祭答殊勋。

洞府高低接,都城左右分。

烟浮巢父水,岚湿许由坟。

顶阔星难转,岩高日易曛。

薜萝藏隐逸,瀑布溅耕耘。

帝籍颁新读,天香降庙焚。

石危名启母,柏大号将军。

献寿临双阙,呈祥出五云。

将仙存旧迹,封禅验遗文。

终待移家住,闲眠乐放勋。

形式: 排律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