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袁帙的《登匡庐山》,以壮丽的山水描绘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庐山的雄奇与幽静之美。
首联“岧岧庐岳近天都,万丈丹梯鸟道孤”,开篇即以“岧岧”形容庐山之高峻,仿佛直抵天际的“天都”。万丈丹梯,象征攀登之路的险峻,而“鸟道孤”则突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与孤独,营造出一种登山的艰难与壮志。
颔联“树里泉声飞瀑布,空中烟雾起香炉”,通过“树里”、“空中”两个空间层次的转换,描绘了山林间的清泉飞溅成瀑布,以及云雾缭绕中香炉升起的景象,动静结合,展现了庐山的生机与神秘。
颈联“峰形下瞰莲花岭,江势遥吞彭蠡湖”,进一步扩展视野,从山峰俯瞰莲花岭的秀美,又遥望江水汇入彭蠡湖的浩渺,展现了庐山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以及宏大的自然格局。
尾联“白鹿仙岩何处是,却看五老在虚无”,以“白鹿仙岩”的传说引入,引人遐想,同时也表达了对庐山仙境的向往。最后“却看五老在虚无”,既是对前文景色的总结,也暗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着在自然的宏大与神秘面前,人类的智慧与存在显得微不足道,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壮丽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生命、宇宙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