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名都标佛刹,梵构临河干。
举目上方峻,森森青翠攒。
步登诸劫尽,忽造浮云端。
当暑敞扃闼,却嫌絺绤寒。
禅房最高顶,静者殊闲安。
疏雨向空城,数峰帘外盘。
午钟振衣坐,招我同一餐。
真味杂饴露,众香唯茝兰。
晚来恣偃俛,茶果仍留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在名都的一处佛刹中的生活情景。开篇“名都标佛刹,梵构临河干”两句,通过对寺庙位置的描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神圣的画面。“举目上方峻,森森青翠攒”则展现了僧侣仰望山峦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山峦连绵,树木郁郁,给人以深邃之感。
“步登诸劫尽,忽造浮云端”表达了僧侣通过修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仿佛踩过尘世的重负,一跃而至云端,与天地合一。接着,“当暑敞扃闼,却嫌絺绤寒”则描写了在炎热夏日,寺庙的大门敞开,而僧侣却感觉到一种出乎意料的清凉,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份禅意。
“禅房最高顶,静者殊闲安”这两句突出了僧侣修行之所,在高处的禅房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紧接着,“疏雨向空城,数峰帘外盘”则以细雨和连绵的山峦构建了一幅幽深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午钟振衣坐,招我同一餐”这两句通过午时的钟声和僧侣的日常活动——振衣坐禅,传达出一种平静与邀请。最后,“真味杂饴露,众香唯茝兰。晚来恣偃俛,茶果仍留欢”则以清淡的饮食和简单的生活乐趣,以及日落时分的宁静,表达了僧侣对简单生活的享受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寺庙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境界。
不详
象筵列虚白,幽偈清心胸。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
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愁血滴花春艳死,月明飘浪冷光沈。
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遰蜀江深。
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
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