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刘寄奴草词》由宋代诗人谢翱所作,通过描绘刘寄奴草的形象与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首句“榛中小草夏蔚荟”,以“榛”喻指荒野,形象地描绘了刘寄奴草生长于荒野之中,虽不显眼却生命力旺盛的景象。接着“叶如牡艾花如毳”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刘寄奴草的外貌特征,叶子像牡艾般坚韧,花朵细小如同毛发,生动地展现了其独特的形态美。
“少年防塞得命生,出镞肉中无粟起”两句,借刘寄奴草的生存环境和生长状态,隐喻历史上那些在艰难环境中顽强生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英雄人物。这里不仅赞美了刘寄奴草的坚韧生命力,也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接下来,“向来神奸见白昼,湿竹烟青闻杵臼”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历史上的奸佞之臣比作“神奸”,在白昼中显形,暗示了他们最终将受到正义的审判。同时,湿竹烟青、杵臼之声,营造了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预示着历史的公正与正义终将得以彰显。
“英雄奋臂徵此时,唾落虚空散林薮”两句,直接赞美了英雄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的英勇行为如同唾沫一样洒落在空旷的林间,寓意着英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正义而战。
最后,“汉家白蛇入本纪,况是天王旧支子。岂知苗裔在民伍,蛇鬼犹呼帝小字”四句,以汉代的白蛇故事为引,进一步强调了英雄人物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不仅提到了刘寄奴草与汉代白蛇的关联,还暗含了英雄虽出身平凡,但其精神与功绩将永载史册的主题。诗人通过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述,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颂扬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深思。
整体而言,《刘寄奴草词》通过对刘寄奴草这一自然物象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与人性深刻思考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