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寄奴草词

榛中小草夏蔚荟,叶如牡艾花如毳。

少年防塞得命生,出镞肉中无粟起。

向来神奸见白昼,湿竹烟青闻杵臼。

英雄奋臂徵此时,唾落虚空散林薮。

汉家白蛇入本纪,况是天王旧支子。

岂知苗裔在民伍,蛇鬼犹呼帝小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刘寄奴草词》由宋代诗人谢翱所作,通过描绘刘寄奴草的形象与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情感寄托。

首句“榛中小草夏蔚荟”,以“榛”喻指荒野,形象地描绘了刘寄奴草生长于荒野之中,虽不显眼却生命力旺盛的景象。接着“叶如牡艾花如毳”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刘寄奴草的外貌特征,叶子像牡艾般坚韧,花朵细小如同毛发,生动地展现了其独特的形态美。

“少年防塞得命生,出镞肉中无粟起”两句,借刘寄奴草的生存环境和生长状态,隐喻历史上那些在艰难环境中顽强生存、为国家民族奋斗的英雄人物。这里不仅赞美了刘寄奴草的坚韧生命力,也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接下来,“向来神奸见白昼,湿竹烟青闻杵臼”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历史上的奸佞之臣比作“神奸”,在白昼中显形,暗示了他们最终将受到正义的审判。同时,湿竹烟青、杵臼之声,营造了一种肃穆、庄重的氛围,预示着历史的公正与正义终将得以彰显。

“英雄奋臂徵此时,唾落虚空散林薮”两句,直接赞美了英雄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的英勇行为如同唾沫一样洒落在空旷的林间,寓意着英雄事迹将被后人铭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正义而战。

最后,“汉家白蛇入本纪,况是天王旧支子。岂知苗裔在民伍,蛇鬼犹呼帝小字”四句,以汉代的白蛇故事为引,进一步强调了英雄人物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不仅提到了刘寄奴草与汉代白蛇的关联,还暗含了英雄虽出身平凡,但其精神与功绩将永载史册的主题。诗人通过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述,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颂扬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深思。

整体而言,《刘寄奴草词》通过对刘寄奴草这一自然物象的描绘与历史人物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与人性深刻思考的文学作品。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雨中怨

妾在江南家楚东,忆君月落雨声空。

夜来入梦君无语,落月同看雨不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陌上桑

旭日曈昽飏拂羽,落葚空条生晓雾。

人生颜色逐春妍,夏叶喂蚕少丝缕。

兰膏照茧未登簇,露湿头梳惟水沐。

却怜邻女学鍊真,药炉七过煮桑薪。

纵逢萧史上天去,瓮盆生苔愁杀人。

形式: 古风

折杨柳

月时折柳江头别,春去来看柳上月。

翠翎小鸟巢短枝,巢老重重编败发。

人生贫贱多别离,巢中发密妾发稀。

人生富贵能几时,年年柳色青绿垂。

形式: 古风

废瑟词

发埋空山贩缯客,草中惟弃秦时瑟。

樵夫拾置贻乐工,朱徽作弦如墨色。

自从汉曲入铙歌,清庙无人传不得。

至今崔嵬声已死,越■春虫闻咒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