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杨舟所作的《天门十六峰诗(其三)仙源峰》,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诗中以“灵泉响幽谷,佳木荫长春”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响”与“荫”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仙源峰的静谧与生机。泉水在幽深的山谷中潺潺流淌,仿佛是大自然最纯净的声音;而佳木则在春日里茂盛生长,为这方天地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绿意。
接下来的“曾供胡麻饭,不生罗袜尘”,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仙源峰的清幽与脱俗。这里似乎曾经有过人间的烟火气——胡麻饭的香气,但这一切都与尘世的喧嚣无关,如同仙女们轻盈的脚步,不染一丝凡尘。
“龙归吟洞府,鱼尽媵波神”两句,将神话元素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神秘而富有想象力。龙归洞府,鱼尽波神,这些传说中的生物在诗人的笔下活灵活现,为仙源峰增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气息。
最后,“手把芙蓉碧,逍遥揖上真”两句,直接点明了仙源峰的仙气缭绕。诗人想象自己手持碧绿的芙蓉花,在这仙境中自由自在地行走,与神仙们行礼问好。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对仙源峰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由与超脱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仙源峰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丰富想象,成功营造出了一种远离尘嚣、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净化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