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东坡祠

秋日来登江上亭,风云接地昼冥冥。

经年去鹤不复夜,当午晴山他自青。

道属艰难悲积瘴,兴随迁逐缈沧溟。

峰头怆恨瞻遗像,泽畔何劳怅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此诗《谒东坡祠》由明代诗人潘勖所作,描绘了诗人秋日登临江上亭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人物苏轼的缅怀之情。

首联“秋日来登江上亭,风云接地昼冥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日登高望远的画面。秋风萧瑟,云雾低垂,仿佛与地面相连,白昼也显得昏暗不明。这一景象既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颔联“经年去鹤不复夜,当午晴山他自青”,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恒常。鹤去不返,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而晴山自青,则寓意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这两句诗蕴含了对生命易逝、自然永恒的哲思。

颈联“道属艰难悲积瘴,兴随迁逐渺沧溟”,转入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人身处艰难的时代,面对积聚的瘴气(比喻社会的不公或疾病的蔓延),内心充满了悲愤。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迁徙流离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中,渺小而孤独。

尾联“峰头怆恨瞻遗像,泽畔何劳怅独醒”,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山峰之巅,凝视着苏轼的遗像,心中充满了哀伤与敬仰。在湖畔,他似乎感受到了苏轼的孤独与清醒,但又不愿独自沉浸于这种情绪中。这不仅是对苏轼的追忆,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

潘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石鼓待胡六岩不至

相候一何久,相望空有心。

行知青盖远,望入紫微深。

窈静依寒壑,踟蹰立午阴。

长歌击石鼓,激烈有馀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伏龙园

数日不出郭,到园心自安。

寒侵短鬓乱,瘦渐故衣宽。

展卷蠹鱼落,出门驯鸟看。

林间习静处,云白影枫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到园

二月东园晓,天晴气自和。

叶柔春力软,花醉露形酡。

杜甫穷愁在,相如渴病多。

舒眉一临眺,朝影满烟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伏龙园雨后作

竹缭繁烟湿,门涵新水生。

虹明残雨断,云散殷雷轻。

白鸟淩江下,青山带郭横。

平沙容散步,风物眼双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