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下狱有作》是唐代诗人陈长官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囚犯在狱中的悲惨境遇和对自由的渴望。诗中以“按则增科不自由”开篇,直接点明了囚犯因法律的严苛而无法自由行动的现实,表达了对不公正法律制度的无奈与愤慨。
接着,“未曾举笔泪先流”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囚犯在面对可能的判决时内心的恐惧与绝望,还未开始书写辩护词,泪水已先于心痛涌出,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高田沙瘦常忧旱,沿海涂咸少有秋。”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囚犯生活环境的恶劣。高处的田地因土壤贫瘠、水源不足而难以丰收,海边的盐碱地更是几乎无收成可言,象征着囚犯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要使茧丝殚地力,愿将骨肉伴枷头。”这里表达了囚犯对劳动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强烈追求。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生存的机会,甚至愿意与枷锁为伴,以求获得自由。
最后,“一时种了黄连种,万代令人苦不休。”这句话总结了囚犯的命运,如同种植了苦涩的黄连,不仅自己承受着苦难,还预示着后代也将继续承受这种痛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和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囚犯生活状态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公与残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平等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