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秋深天气肃,雨馀亭馆凉。
逍遥登梵阁,寂寞坐僧房。
地高天宇空,云露沾衣裳。
虚磬发林杪,传灯泛云光。
端居疑寂灭,感节故悲伤。
色空云同体,根尘何必忘。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宿宝峰寺》描绘了秋日雨后寺庙的清冷与宁静。首联“秋深天气肃,雨馀亭馆凉”以深秋的肃杀和雨后的清凉渲染出环境的寂静,暗示诗人内心的沉思。颔联“逍遥登梵阁,寂寞坐僧房”写诗人独自漫步至佛堂,静坐僧舍,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孤独。
颈联“地高天宇空,云露沾衣裳”进一步描绘了高处的开阔与云雾缭绕,诗人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衣裳都被云露润湿,形象生动。尾联“虚磬发林杪,传灯泛云光”通过空灵的磬声和闪烁的灯光,营造出禅意的氛围,诗人深感静寂中蕴含着深远的哲理。
最后两句“端居疑寂灭,感节故悲伤”,诗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禁对生死、万物的虚无产生感慨,引发内心淡淡的哀伤。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宇宙的思考,以及在寂寥中寻求心灵解脱的情感。
不详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我庐在烟霞,逍遥出云端。
天空鸟道绝,江迥柴门閒。
翩翩者谁子,放歌来叩关。
昔为青衿彦,今为入幕贤。
手持纲成策,爽气淩高寒。
邓生或清者,爱我泉边石。
若无愧此泉,许尔坐泉侧。
君恪慕晦者,晦名在烟霞。
知是素心人,宜住洞西家。
双泉驾群峰,大科乃泉窦。
科比泉高卑,已过十八九。
碧云与紫姑,无乃科麓乎。
是为第一峰,斯名岂云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