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榆木龙举罢远行,天教此地作长城。
百年草草筹边策,烈戍荒荒按伏兵。
北去黄云垂大漠,南来白日澹神京。
平生不信东杨略,阳武谋成劝息征。
这首诗描绘了榆木龙(可能指古代某种军事器械)完成使命后,被安置在一处成为边防要塞的情景。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这个地方原本是自然景观,却被赋予了军事防御的重任。他反思历史上的匆忙边疆策略,以及在此地驻扎的士兵们艰苦戍守,严阵以待的场景。
诗中提到北方的大漠黄沙,阳光南下时显得京城神韵淡然,暗示了边关的偏远与艰辛。诗人表达出对过往战争的怀疑和对和平的向往,引用“东杨略”和“阳武谋”,暗指历史上某些军事行动,最后以“阳武谋成劝息征”表达了希望停止征战,追求长久安宁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着对历史变迁、边疆戍卫与和平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不详
乾隆十七年进士。官许州知府。有《十诵斋集》
蒲坂经营迹已陈,诏恩三锡见何频。
四楼高下同瓯脱,六厩腾骧尽护真。
纵使红颜驻青鬓,难将白水誓黄巾。
定陵往事销沈久,誉毁无端一怆神。
宁城川出旧兴和,冻合浑流水不波。
禾黍被郊前代仅,旃裘入塞近来多。
名王自醉留犁酒,大将休夸《敕勒歌》。
独上高台重回首,兴亡无际奈愁何。
翠微环列晓岚深,千丈浮埃迥不侵。
南纪江山呈履舄,中天云日异晴阴。
香台卓影疑无地,花雨飘空别有林。
灵迹几经收拾到,抽毫虚费短长吟。
帝网高悬法界中,万峰插笏尽来同。
仙人自葬玲珑骨,龙女长依缥缈宫。
金刹镫摇华藏月,石田香护贝多风。
采真莫问来时路,回首从教百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