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
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
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
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鍊魂可永宁。
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
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
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名山中寻找仙草、交流道法的奇特经历。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神秘境界的追求,以及他对于不死之药的渴望。随后,他遇见了五老人,得知西岳有灵,甚至听到樵夫飞升入星辰的传说。
诗中“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一句,显示了诗人在神秘指引下攀登山巅,通过古黄庭经获得超凡脱俗之道。松树、枝叶的描述则是对自然景观和时间流转的一种描绘,暗示了仙草生长的环境和其独特性。
“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一句,具体展示了诗人寻找并取得茯苓的过程及其神奇形状。紧接着,“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则是一个对比,表明即使是美丽如秦宫女子的容颜也会随时间而衰老,而仙草却能令人长生不老。
“始疑有仙骨,鍊魂可永宁”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可能拥有成仙条件的自信和期望。然而,“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和短暂欢愉的不屑一顾。
最后两句“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则是诗人对于那些沉迷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觉悟到仙道真谛的人们所持有的悲悯之情。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和仙草奇遇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长生不老的深切愿望。
不详
唐代诗人,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五月渡淮水,南行绕山陂。
江村远鸡应,竹里闻缲丝。
楚女肌发美,莲塘烟露滋。
菱花覆碧渚,黄鸟双飞时。
渺渺溯洄远,凭风托微词。
斜光动流睇,此意难自持。
女歌本轻艳,客行多怨思。
女萝蒙幽蔓,拟上青桐枝。
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
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
雀噪空城阴,木衰羁思远。
已蔽青山望,徒悲白云晚。
别离千里风,雨中同一饭。
开径说逢康,临觞方接阮。
旅宦竟何如,劳飞思自返。
女羞夫婿薄,客耻主人贱。
遭遇同众流,低回愧相见。
君非青铜镜,何事空照面。
莫以衣上尘,不谓心如练。
人生当荣盛,待士勿言倦。
君看白日驰,何异弦上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