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平沙落雁

湖容秋色磨青铜,夕阳沙白光濛濛。

翩翻欲下更呕轧,十十五五依芦丛。

西兴未归愁欲老,日暮无云天似扫。

一声风笛忽惊飞,羲之书空作行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平沙落雁》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以“湖容秋色磨青铜”开篇,巧妙地将秋天湖面的倒影比作打磨过的青铜镜,既形象又富有深意,展现了秋天湖面的独特韵味。

接着,“夕阳沙白光濛濛”一句,通过夕阳的余晖与沙滩的白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暖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的黄昏世界。

“翩翻欲下更呕轧,十十五五依芦丛”描绘了雁群在芦苇丛中盘旋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雁群的动态美,同时“呕轧”一词的使用,更是赋予了画面以声音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雁群翅膀划过空气的声音。

“西兴未归愁欲老,日暮无云天似扫”则通过雁群未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岁月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雁群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最后,“一声风笛忽惊飞,羲之书空作行草”以风笛声突然响起,雁群受惊飞起的瞬间,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书法艺术联系起来,寓意深远,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喻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艺术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远浦归帆

东风忽作羊角转,坐看波面纤罗卷。

日脚明边白岛横,江势吞空客帆远。

倚栏心绪风丝乱,苍茫初见疑凫雁。

渐觉危樯隐映来,此时增损凭诗眼。

形式: 古风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山市晴岚

宿雨初收山气重,炊烟日影林光动。

蚕市渐休人已稀,市桥官柳金丝弄。

隔溪谁家花满畦,滑唇黄鸟春风啼。

酒旗漠漠望可见,知在柘冈村路西。

形式: 古风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江天暮雪

泼墨云浓归鸟灭,魂清忽作江天雪。

一川秀发浩零乱,万树无声寒妥帖。

孤舟卧听打窗扉,起看宵晴月正晖。

忽惊尽卷青山去,更觉重携春色归。

形式: 古风

宋迪作八境绝妙人谓之无声句演上人戏余曰道人能作有声画乎因为之各赋一首.洞庭秋月

橘香浦浦青黄出,维舟日暮柴荆侧。

涌波好月如佳人,矜誇似弄婵娟色。

夜深河汉正无云,风高掠水白纷纷。

五更何处吹画角,披衣起看低金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