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春二首(其一)

江鲚堆盘粔籹香,山家节物亦穷忙。

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

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

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江边的鲚鱼堆积如山,糯米糍粑散发着香气,山里的节日习俗也忙碌不停。
桑树丛中桑葚熟透变紫,蚕儿也都长大,水田里的秧苗青翠,小麦已半黄。
呢喃的燕子似乎在催促春天离去,游丝却无法比拟客人心中的思乡愁绪。
乡村的年轻人哪懂得这些,只顾着在蹴鞠场上欢声笑语。

注释

江鲚:江边的小鱼,如鲚鱼。
堆盘:堆积如山的盘中物。
粔籹:糯米糍粑。
山家:山村人家。
节物:节日习俗。
亦:也。
穷忙:非常忙碌。
桑间:桑树林间。
葚紫:桑葚熟透变紫。
蚕齐老:蚕儿都已长大。
秧青:秧苗青翠。
麦半黄:小麦已半熟黄。
语燕:呢喃的燕子。
似催:似乎在催促。
春事:春天的景色或活动。
游丝:飘荡的蛛丝。
客愁:旅人的思乡愁绪。
乡村年少:乡村的年轻人。
那知:哪懂得。
蹴鞠场: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场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农村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江鲚堆盘粔籹香"写的是渔民捕获的鲚鱼堆积如山,粔籹(糕点)香气四溢,展现出节日或农家宴的热闹气氛。"山家节物亦穷忙"则反映出农人们在忙碌的春耕时节,连节日也顾不上悠闲。

"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两句细致描绘了自然景象,桑葚熟透变紫,象征着蚕儿已老,而田间的秧苗青翠,麦穗开始泛黄,预示着丰收在望。"语燕似催春事去"通过燕子的呢喃,暗示春天将逝,时光匆匆。

"游丝不似客愁长"以游丝的短促比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在外漂泊的愁绪。最后,"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以乡村少年们在蹴鞠场上欢声笑语,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叹。整体上,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南宋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寓含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残春

残春醉著钓鱼庵,花雨娱人落半岩。

岂是天公无皂白,独悲世俗异酸咸。

妄身似梦行当觉,谈口如狂未易缄。

已作沉舟君勿叹,年来何止阅千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残春无几述意二首(其二)

衰疾来无已,流年过若驰。

家贫食易美,身老梦常悲。

草长增蛙怒,花空失蝶期。

不堪多难日,更赋送春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残春无几述意二首(其一)

试笔书盈纸,烹茶睡解围。

新蔬供冷面,熟练制单衣。

雏燕飞初稳,残花见渐稀。

年衰学不进,默默讼吾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残暑得小雨颇凉

午暑不可触,忽惊如许凉。

轩窗云作暝,草木雨生香。

蒲叶先秋霣,蝉声入夜长。

自欣无一事,岸帻倚胡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