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早梅桥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春时节,梅花盛开。
春风宣告春天的到来,但冬天的气息还未完全消退,紫色花萼在风中摇曳,仿佛玉珠破裂般绽放。
杨柳还未转绿,黄莺停止了鸣叫,洁白的花瓣散发出香气,映照着新月的光芒。
桥边的梅树见证了离别之痛,过往的行人们,请不要随意攀折。
它不与江南的艳阳争艳,任凭春风和春雪陪伴凋零。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象的诗,通过对早梅、东风和紫萼等元素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欣赏,以及对离别之情的低-key表达。

“早梅花,满枝发。”一句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早梅盛开的景象,通过这种直接描写手法,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那份欣喜与赞叹。

接下来的“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则是对春天气息和生机的细腻描绘。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春未彻”表明这是一种初春的状态,尚未完全展开。紫萼在这里代表了一种精致而又脆弱的美丽,它迎风开放,如同玉珠破裂,形象生动地传达了春日里花朵绽放的情景。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这两句诗则是对初春时节特有景致的描写。杨柳尚未变黄,表明时间还在早春,而“莺结舌”形象化地表现了鸟儿在枝头欢唱的情形。委素飘香则是指花香随风散发,照新月则让人联想到诗人夜晚赏月时的美好感受。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这两句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离别之情的体察。桥边的那一棵梅树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故事,而诗人却告诫过往行人不要去触碰它,保持自然的情感流露。

最后两句“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珍视和对传统节日盛宴的超越。诗人选择与东风共度时光,哪怕是在春天飘落的雪花中,也不愿意去竞逐那些华丽但可能缺乏真实情感的节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早梅、东风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于离别之情的低-key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流转和他对初春美景独到的欣赏与感悟。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翡翠坞

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

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

虞人掠水轻浮弋,翡翠惊飞飞不息。

直上层空翠影高,还向云间双比翼。

弹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叹息。

形式: 古风

泛五湖

范子蜕冠履,扁舟逸霄汉。

嗟予抱险艰,怵惕惊瀰漫。

穷通泛滥劳,趣适殊昏旦。

浴日荡层空,浮天淼无畔。

依滩落叶聚,立浦惊鸿散。

浪叠雪峰连,山孤翠崖断。

风帆同巨壑,云矗成高岸。

宇宙可东西,星辰沈粲烂。

霞生澒洞远,月吐青荧乱。

岂复问津迷,休为吕梁叹。

漂沈自讵保,覆溺心长判。

吴越郡异乡,婴童及为玩。

依稀占井邑,嘹唳同鹅鹳。

举棹未宵分,维舟方日旰。

徵斯济川力,若鼓凌风翰。

易狎当悔游,临深罔知难。

形式: 排律 押[翰]韵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

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

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

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

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

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

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姑苏台杂句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

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寂莫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

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草树烟霞昔遍游。

云木梦回多感欢,不惟惆怅至长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