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重寓文空新室”为题,由明代诗人释函可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重新居住在一间新室内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感慨与变化。
首句“岂有穷猿偏择木”,以“穷猿”比喻自己,表达了在困境中选择栖息之所的无奈与挣扎。接着,“到来此地便相宜”则转而描述对新居环境的适应与接纳,暗示着心境的转变。
“云生榻底长听鸟,雪满峰头自赋诗”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云雾缭绕于床下,仿佛与外界的喧嚣隔绝;雪覆山峰,诗人独自吟诗,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我陶醉。
“难得主人终不厌,几多弟子尽如斯”则表达了对主人和弟子的感激之情,主人不厌其烦地提供帮助,弟子们也如同主人一般给予关怀和支持,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和谐。
最后,“从今拗折乌藤杖,久病无能力已衰”两句,诗人以“乌藤杖”象征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表示随着年岁的增长,体力逐渐衰退,需要借助拐杖行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面对衰老与疾病时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从困境中走出,逐渐适应新环境,并在新的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过程。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与人性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