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徐大镛的《偶感》以牡丹和幽兰为象征,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首句“牡丹倾国色,幽兰众香祖”描绘了牡丹的艳丽和幽兰的高贵,将其比作世间最美的花,暗示人才的出众。接下来,“我为长太息,位置不得所”表达了诗人的叹息,因为这些人才并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赏识。
诗中通过“牡丹蒙秽尘,幽兰插粪土”形象地揭示了人才被忽视和贬低的境遇,与他们的实际价值形成鲜明对比。“空负此美名,无人争快睹”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公。诗人感叹“天意茫茫不可窥”,认为命运无常,使得优秀人才遭遇不幸。
最后,“乃知秽尘粪土中,埋没英才不可数”直抒胸臆,指出人才被埋没的现象普遍存在。结尾“此恨同今古”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深深忧虑,认为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饱满,借物喻人,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和不公,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