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书感,次崧甫韵(其二)

乾坤苍莽正风尘,力挽狂澜仗要人。

岂有桃源堪避世,不妨蔬水且安贫。

天阊辽阻愁呵壁,时局艰危痛厝薪。

祗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村居书感,次崧甫韵(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身处动荡时代的心境。首句“乾坤苍莽正风尘”描绘了广阔天地间弥漫着战乱尘埃的景象,显示出时代的艰难与动荡。第二句“力挽狂澜仗要人”暗喻诗人期待有英雄人物能扭转乾坤,稳定局势。

接下来,“岂有桃源堪避世”表达了对逃避现实的质疑,暗示现实中没有桃花源般的安宁之地可以避世。诗人选择“不妨蔬水且安贫”,表明他愿意在简朴生活中坚守,面对贫困和困苦。

“天阊辽阻愁呵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感到悲痛,仿佛在大声呼喊以排解忧愁。“时局艰危痛厝薪”形象地写出时局的严峻,如同燃起的薪柴般炽热而危险。

最后两句“祗恐南阳难稳卧,中原戎马待纶巾”引用诸葛亮隐居南阳后被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的历史典故,暗示自己虽有志于国事,但忧虑时局动荡,恐怕难以如诸葛亮般从容地隐居,而是中原战事正亟需有识之士披挂上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无奈与坚守,又有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岁暮作

消尽年光是客愁,倚阑斜日下山楼。

还乡羽羡双黄鹄,入世心惊万火牛。

故纸风云供刻画,野人木石慰居游。

壮怀未遂身将老,满眼寒山早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除夕次颂臣韵

明日又新年,愁心隔海天。

空山寒雨里,相对不成眠。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山居诗五首(其一)

白云海上来,飘摇无归期。

微风起天末,吹寄兹山陲。

悦山本云性,草木生妍姿。

山中有轶士,独往人寡知。

末世何皇皇,寸心勉自持。

故国何迢迢,右手难将移。

临风托远意,自与云相怡。

无心出已非,万物有息时。

眷念出者劳,何用行雨为?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山居诗五首(其二)

我本山水人,深知山水意。

卜居山水间,山水发灵秘。

维山不厌清,毋为浊流累。

维山不厌深,毋为俗士至。

梦中古桃源,思之辄心醉。

奇遭此佳境,一往快夙志。

抚琴入泉韵,布席落岚翠。

静言养生理,中岁慰悴憔。

平生坠世网,每忆魂犹悸。

固宜古贤人,栖迟乐衡泌。

形式: 古风